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夺主动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夺主动 (1 / 4)
        日军的第一批增援力量在九月二十四日到达,全部是补充给作战部队的兵员。

        按照日军的计划,第一支新增部队要到十月上旬才能到达东港,在此之前,将向前线部队补充大约十万官兵,以恢复各部队的作战能力。与兵员一同到达的,还有补充给各作战部队的主战装备。

        事实上,这也正是帕特里奇的要求。

        对帕特里奇来说,发起新一轮进攻的主要力量不是新增部队,而是前线作战部队。只有让那些已经尝到战火滋味的日军恢复战斗力,才能尽快发起进攻。新增部队也就只能用在后方保卫后勤补给线,很难在前线发挥作用。

        不管怎么说,日军按照计划派遣了增援力量。

        相对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日军的编制体系。

        在此之前,日军一直采用以往的编制,即简小精悍。与美军相比,日军师团的规模小得多。普通师团的兵力一般在一万人以下。即便是主力师团,比如第七师,作战满员编制也只有一万多人。与之相比,美军主力师的规模大得多,第二骑兵师有近两万人,第二机步师的满员编制超过了两万,即便是战斗力稍差的第七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也有一万四千多人,相当于两个日军师团。

        较小的编制不是不好,而是不适合中国战场。

        一直以来,在和平宪法的约束下,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任务就是“专职防御”,以守卫本土安全为唯一任务。冷战期间,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日本一直将主要师团部署在北海道地区,对抗随时有可能登陆北海道的苏军。因为国土面积狭小,所以日本陆上自卫队一直采用简小精悍的编制体系。

        从本土防卫的角度出发,日军的这一编制体系没有任何问题。wzdff贴吧手打团

        可是到了中国战场上,在广阔的战场上作战,特别是在必须自行保护后勤补给线的情况下,过于简小的编制使得日军的作战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影响到了部队的作战行动。叶^子~悠~悠在绝大部分时候,一个日军师团最多只能执行相当于一个美军师三分之一的作战任务,而其编制规模却相当于美军师的一半。

        比如在彰武会战中,攻打康平的日军就因为师团编制规模较小,各师团之间的防御间隙太多,让中**队获得了穿插分割的机会,最终导致日军惨败。如果日军师团的编制规模与美军相当,每个师团的防御范围扩大一倍以上,中**队的穿插机会就小得多,彰武会战的结果就将改写。

        在接下来的阜锦会战中,日军师团编制规模过小的问题照样暴露无遗。受此影响,在这场几乎决定了东北战略局面的战斗中,日军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如果日军能够表现得在好一点,恐怕以白石水库为中心的突

        出部就不会存在了。

        事实上,日军也发现了这些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