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战地抢修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 战地抢修 (2 / 6)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工业水平,生产六点五毫米子弹的难度比生产七点六二毫米子弹的难度还大一些。在大战爆前,部分七毫米口径的三八式步枪出口到墨西哥,证明日本有能力生产更大口径的步枪。

        将口径缩小到六点五毫米,就是为了节约!

        日本是一个既没有多少铅、又没有多少铜的国家,连铁矿都不多,而步**的弹头主要就是这三种材料。

        问题是,这种节约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仍然用三八大盖来说,缩**后,为了确保射程与威力。不得不采用长枪管,结果是初太高、弹头过于稳定、停止效果不好、杀伤力非常有限。在中国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游击队战士往往挨了一枪之后还能战斗,如果换成中正式或者其他”大口径。步枪,那就不容乐观了。

        抢救受损坦克,除了勤俭节约之外,在战术上也有必要。

        和平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保有大量主战装备。即便日本财大气粗,一心扶持以三菱重工为核心的军工企业,也只采购了一千辆比式。比起生产了数万辆的下刀、上万辆的,龄与下的、哪怕是美国与德国的“豹”2,的式的这点产量根本算不了什么。甚至比大6的铜式还要少得多。

        不管是马上开工生产、还是从其他部队调用,运往前线都是件麻烦事。

        部队要想在战场上迅恢复战斗力,最佳办法就是把受损的坦克抢回来,修好之后继续使用。

        为此,第七师第7后勤团的第2整备营是一个专门的装甲抢修营。

        即便在和平时期,该营的三个坦克支援中队都配属在坦克团,与坦克团同吃同睡,以便随时为坦克团服务。

        在战场上抢修坦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别说抢修,仅仅为了靠近那些受损坦克,上原俊次郎大佐就让第7炮兵团两个营的数十门羽式自行榴弹炮持续炮击半个小时、消耗炮弹数千枚,还呼叫了两次空中支援,让美军战斗机投下了几十吨炸弹!

        即便如此,的式装甲抢修车靠上去时二零九高地上的迫击炮仍武表了“抗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