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大时代,大背景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五三章 大时代,大背景 (2 / 5)
        而日本呢?

        自从37年在中日全面开展之后,在百年的时间内,军队数量迅速从40万扩编到100万。但之后的两年时间,陆军数量总是维持在每年新增20万的这个限额之下。这就说明,日本的陆军训练新兵的方法是很成问题的。

        实际上,即便具备空中优势,和火炮的数量优势。

        日军陆军也经常在相对于装备差不多。火炮数量不如日军的中国军队面前吃瘪。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日本的陆军的战斗力被潜意识的估高了。实际上,其战斗力远远不如英法所估计的那样,和苏联相当。就陆军的战斗力来说,中日之间。在小部队作战中,一旦碰上中国军队中训练出色的部队,日军根本就占不到任何便宜。

        比方说,张自忠的59军。装备落后于日军很多,但是两军交战的结果。伤亡几乎持平。

        渐渐的,连苏联也开始承认。中国军队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弱小。

        而欧洲的巨变,已经让苏联人异常的警觉,并单方面断绝和中国的武器贸易。这而就给缺乏军工业的中国抗战增加更大的困难。而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是绝对不能倒下的。就像是英国之印度,如果英国没有印度,丘吉尔也不会有底气在议会上口口声声说要战斗至最后一人。

        所以,宣铁吾出现在东北,也有**在战略上的一层考虑。

        是否可能在中国东北,通过苏联的放行,将美国的军事援助送达东北,而在大后方招兵,形成国民政府也在松花江边上收复失地的局面?

        曾一阳或许很厉害,但是受制于军工的发展,其部队也不会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一旦东北成为三方势力角逐的地方,那么对于**来说,他就不会经常担心整个黄河以北缺一个强有力的作战集团,作为国民政府的代言人。而且这个代言人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军事才能。

        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曾一阳部的发展壮大,也要通过控制区域的不断增加,从而扩编部队,达到缓解华中战场的压力,形成战斗力后,分化日军的兵力。为华中反攻争取更大的筹码。

        自打住到重庆之后,**就一直想着能够在某一天打出去。

        空间换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