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九九章 吞掉诱饵(下) (2 / 5)
刘先河是带着一批物资抵达前线的,这段时间,地方上的事和部队上的事交错在一起,很难细分。刘先河就干脆先将部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别的不说,先打完仗再说。
“可苏联人很感兴趣,这就足够了。”
曾一阳不屑的说道:“苏联人希望通过对关东军整体防御力量的估计,从而在远东分配兵力。不仅如此,在蒙古,苏联人已经建立的了一个听命于他们的政府。其远东布局已经完成,唯一担心的就是日本在满洲的防御体系中注重进攻的能力如何。”
“苏联人想要关东军的防御布局图,让他们自己去拿。在满洲活动的苏联特工人数上也不少。”谢维俊对此心怀不满,对于他来说,国内的事情,就应该国人解决。而苏联远东方面军还把触角伸到了三江根据地,这就值得谨慎对待了。
不过,暂时这种矛盾还在控制范围之内,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至少,在东北作战的几支部队,不少物资都需要苏联方面运来。不管是用物资换物资,还是用黄金采购,对于东北抗日军民来说,苏联还是其最大、最可靠的盟友。
在北满黑河,兴安,等地爆发这场中日之间的大战。
不仅中国政府在关注,西北的中央在关注,东京甚至莫斯科都在关注着这场战役。
从初期的曾一阳选择退避,然后突然反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这其中包含的东西太多,在抗联时期,还非常温顺的‘伪军’大部分都是东北军留在关外的军队,战斗力不俗。准备也非常精良,关东军花了三年时间对这支部队进行整编和整训。
试图将这种武装力量完全控制在手中,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帮凶。
但没想到是,仅仅在曾一阳率军抵达东北之后,这支部队内部就开始从内部瓦解了,很多人中层军官开始对关东军产生了莫大的敌视。
这种奇怪的现象,不是曾一阳带来的,而是一种凝聚力。
在中国战场,在日本军界政界一直认为,中国是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仅拥有数个政府,虽然处于名义上的统一,但内战不断,国内的军阀也混乱不堪,部队缺乏军事训练。尤其是作为中央政府的**南京政府,在国内的威信不足,其影响力仅仅只有几个省。
要不是28年,时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同英美协商,并最终在30年收回了中国的关税权。当时日本也被迫同意了放弃中国关税权力,等于被迫消除了庚子赔款的协定。**政府这才有了发展的基金,并用这笔钱组建了中央军的精锐德械师。
也正是这二十万中央军精锐,才是抗战初期,中国最强大的一股抗日力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