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二五章 林泰防线 (2 / 4)
纵队直属的一个迫击炮营,全营的炮弹加起来不过一百多发,每门炮的炮弹数量不足十发。而日军一门炮的基数就是120发,可见9纵虽然还能表现出强势的攻击能力,但也显出了后继乏力。
“调6门炮过去,批50发炮弹。”
王炳南不敢大意,立刻让纵队文书草拟了一份批条,自己第一个将名字签上。
之后,政委陈怀平也将名字签了上去。
“老陈,别苦着脸。这场仗打完了,部队就要准备渡江。不管是北上渡江,还是另有打算,只要和曾总的主力会合了。来的时候军委首长也说了,东北的抗日部队都是用的苏联的军援,军工厂都能直接生产炮弹,到时候咱们就要担心炮不够用了。”
“你倒是宽心,一点都不着急……”陈怀平有些肉痛的签上名字。
就像是一个老百姓在幻想,秋收之后,一天吃三顿饱饭,一顿吃上两海碗。
王炳南自娱自乐的幻想只不过停留在希望上,陈怀平怎么会不知道炮弹的稀缺。
别说曾一阳有那么多部队要养,即便苏联支援的炮弹生产线,也不足以满足所有野战部队的需求。西北的军工厂,拥有数百台机器,但是每天也只能生产不到300发炮弹,大部分机器都全力生产子弹。
而一门大炮在大战中,一天的消耗量就要差不多这个数字。
东北的情况和华北差不多,部队首先要保证子弹的供应,其次才能考虑到炮弹的生产。
3团的作战有了炮兵的支持,总算是顺利的拿了下来。
缴获也不算丰厚,比不上付出的弹药,鬼子也奇怪的很,以前在华北作战,3团的战士总能在战斗胜利之后,获得大量的补给。可是在东北,鬼子在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竟然疯了似的开始毁坏自己的武器,甚至不惜用腰间的手雷去炸。
这种反常现象,也让战士们明白,他们已经不是在华北了。
关东军为了对曾一阳的作战,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王炳南知道了3团顺利拿下了河滩渡桥之后,又一次在地图上找寻日军可能突破的区域,部下了少量的部队,下午3点,天空被硝烟遮蔽了一般,显得有些阴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