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六零章 点将(下) (4 / 5)
“对,但是我们也要抓民兵的训练。成立县大队,区小队,等各种形式的游击部队,这些才是保护老百姓的最后保障。而主力部队,主要对上进犯的日伪军。”章武强抬头看向周保中,不卑不亢的说着。
“主力,地方,民兵,阶梯设置的征兵机制,对于扩大部队很有成效。两年前,跟着老团长去山西八路军根据地学习,很受启发。”郑兴国感慨着,当初跟着罗战,去学习根据地建设的经验,40军从抗战主战场撤离,要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设立地方武装。
但对于,如何在严峻的抗日局势下,发展部队,扩大部队,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显然山西战场给了40军最好的参考意见。
40军军长,政委签署的命令中,40军一半以上的主力团长,在战役的间歇期,乘着部队休整的机会,进入山西,学习在八路军在当地建立根据地的经验,以保证40军能在开辟根据地后,少走弯路。
而从独立团扩编而来的独立旅,罗战这个旅长也知道,一旦开辟根据地,独立旅也将从野战部队中脱离,成为根据地的保护力量。
“八路军根据地的建设很成功,这要归功于大量政工干部在地方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结果。游击队,地方县大队,军分区的独立团,这些编制的部队都不大,但就像是汇聚成的大江大河的涓涓细流一样,不可或缺。举个例子,29师在38年反围剿的战斗中,大量的地方部队汇集起来,足足有两万人,就是这两万人的地方部队,mí惑了日军,为主力集结将一路日军主力歼灭创造了条件。”郑兴国一说起根据地建设,就有些滔滔不绝。不是他炫耀,而是他一直认为,抗战,日本的物资人力有限,中国比日本的人口基数大4倍,地域大20多倍,正面战场由于军力、武器和工业基础的限制,很难有所作为。
但敌后战场,尤其是游击战场,对于消耗日军的资源,和侵略者争夺本来就属于中国的战略物资,刻不容缓。
这才是拖垮日军的关键,日军在侵略中国上投入了00万,那么要是让他们从中国掠夺了20万,日本还是在壮大。
用这样的算法,郑兴国才解释出了他心中的想法。这个想法很简单,就是总数的加减,但最后所显示出来的作用,绝对是改变中国是否有能力凭借一国之力,将日本,这个世界第7工业大国,赶出国境,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的保证。
周保中心中激动不已,抗联为什么一直入浮萍一样,只要关东军大军一来,就不得不转移,撤离好不容易建立的根据地,还不是在根据地建设上的不足引起的。
北满抗联最鼎盛的时候,控制着40个县的区域,但说白了,这40个县的县城,公路,还有日军重兵驻守的军镇,抗联没有拿下几个。大部分都是抗联部队在这一带活动而已。
这样一来,抗联的基础就显得很不稳固,加上当时背靠苏联的抗联并不被苏联认可。过境的同志被苏军扣押,成为犯人。就赵尚志,当初是去苏联伯力开会的,但是一到苏联境内,就被远东方面军扣押,限制了自由。
要不是关东军进攻苏军控制的蒙古,赵尚志能不能回来,都难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