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绝不退让 (2 / 4)
曾一阳站起来,对阎锡山说道:“曾一阳不过是送郝将军一程的,也准备向阎长官辞行,听闻阳泉一线娘子关,旧关已经被日军突破,想询问一下,二战区的作战意图。是战是退,也方便一战区的部队,早做打算。”
曾一阳有心先听听二战区的准备,要是所有人都打定了心思,不准备守卫太原。进入太行,或者吕梁,准备跟鬼子玩**的游戏,他也只能带着部队黯然退出山西。
他来的时候,已经说服了张学良,山西一丢,那么北方抗战的局势,主动权将完全掌握在日军手。西进的可能不大。再说了,Zg在西北经营了四年,成果显著,相对于晋绥军这样的老军队,军官,尤其是下级军官的缺乏有效培养,gcd的军队,下级军官是不缺的,战斗力也要强一些。
而且,日军西进,能够获得利益和付出的代价不成比例。
央也估算过,如果日军想进攻西北,从宁夏、陕西,至少需要分兵五路,齐头并进,每一路不少于三万人,总兵力不少于二十万人,才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黄河防线,转入阵地战。
不但如此,即便日军拿下了西北,进川几乎是一条死路,南下湖北也不可能,只能派兵驻守。这兵少了不行,五万不多,十万不少。对于兵力紧张的日军,那里会做这样的傻事。
然而南下配合淞沪沿线的日军协同作战,顺利拿下开封,徐州等战略要地。尤其是对河南的争夺,势必会让在华北抗战的央军分心,这样就起到了缓解淞沪前线战局的作用。
不过,日军想要顺利的进军还要看阎锡山的决心。
手握雄兵四十万,如果说寺内寿一不忌惮那是假的,事实上,寺内寿一在北方,最忌惮的人还是阎锡山。
让一个战区司令,亲自说他们准备逃跑,这样的话显然说不出口。于是就由孙楚代劳道:“我第七集团军所部5军,即日起警卫太原,凭借太原城墙及周边的工事,阻挡日军大举进入山西腹地并南下的可能,而忻口沿线的左右两个兵团,各向吕梁,太行转移。正面主力部队,则迅通过太原后,在临汾整编,以期再战。”
“从忻口前线急行军到太原至少需要三天,如果日军机械化部队追击,如何阻截?太原的城高,墙固,防御自然稳固,但太原人口众多,粮食储备不足,定然不能长期坚守。如果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4师团南下,从邯郸西进,长治自然难守,届时临汾已成四战死地,如何作为后方整编部队?”曾一阳一长串的问题,让孙楚哑口无言。
央军撤军,自然有部队阻击,但这是央军自己的事情,晋绥军无暇去管。
面对摩步化的日军板垣师团,央军的四个军很可能将被拖死在忻口到太原的这段路上,成为被板垣师团最先吃掉的在晋主力部队。
曾一阳咄咄逼人的问话,自然让孙楚等人很不舒服。但也是一个事实,一战区可以不管二战区的死活。既然曾一阳来了,就是本着临死拉一把的态度,至于二战区最后的战局演化,还要看二战区自己的意愿,别人是帮不了的。
“我来说两句,从河北获得的情报,日军从娘子关,旧关进入山西至少有两个师团,5万余人,加上板垣师团、察哈尔派遣军,总兵力在5以上,如何抵挡?”晋绥军9军军长王靖国解释道,他不过是为了让阎锡山面子上好听点,才站出来。
从整个战局上看,阎锡山是准备牺牲央军,来保全晋绥军,将十四集团军,从整个大兵团抛出来,作为板垣师团的诱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