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四章 洛川会议(完) (6 / 7)
从表面上来看,**的组织机构庞大了很多,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领导的军队和百姓都壮大了不少。
在陕西,宁夏和甘肃完成了大部分农村的土地**后,原来西北的**杂牌军根本就不敢对阵红军。因为这些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西北人,而且都是穷苦的老百姓出生,听说家里分到了土地之后。
不少士兵都偷偷的逃跑了,回到家乡,耕种分到的土地。阵前只要红军的一喊话,说不定全军都有有可能投诚了红军不可。
老西北军的军官也极力想隐瞒这些事,但是十万士兵,就有数十万的亲人。能够将他们的家信全部烧掉,但烧不掉的是从西北过往上商人的传言。
再一次当选中央**书记的周**,做政府报告的时候,就充分肯定了西北这三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效。曾一阳本来提议消除农业税收,改成组织群众建设家乡的想法,在河套农场建立后,第二年,就出现了让人惊喜的成效。
仅仅两年,西北的商业,也恢复到了三十年代之前,大灾荒之前的水平,政府用劳役代替税收的做法在西北老百姓中获得了很高的热情。
从西安到榆林的西榆公路,就是在没有动用政府一分钱,和一颗粮食的情况下,由沿线的老百姓在秋冬两季完成的。
最早是从洛川,和周边的地区,老百姓在当地县委领导的带领下,自从组建的工程队,等到上报到西安的时候,这条公路沿线的不少地方老百姓都组织了起来。
可以说,这是一条民众推动政府建设的公路。
他的意义,更多的是说明,**在西北的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了军民鱼水情一样的存在。
自古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做钉的思想下,军人很多都是被看成生活绝望的体现。但是,在西北各个地方,头上包着毛巾,脸上如同沟壑般的皱纹的老父亲,对将要参军的儿子,说着当兵光荣的话。
中国的百姓很苦,苦到,只要有一个当权者能够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会支持他。如果能够让他们活的好一点,吃上饱饭,冬天穿上暖和的棉衣,就能将心窝子都给掏出来。
现在的西北,只要能够付出劳动,就能过上和以前比简直是天堂的生活。
质朴的民风感觉亏欠了政府很多,只有用他们在农闲时使不完地力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对得起富足的生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