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平等的召唤 (2 / 4)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带着曾一阳出门吃中饭,没想到,才年仅五岁的小孩子,都学会了宰冤大头,李大钊努力的甩了甩头,安慰着想到:“这么大点的年纪,应该不会如此势力,相比是自己多心了。可是,就两个人一顿中饭竟然吃了他四个大洋,他还没吃饱,这让他有些无语了,这孩子的嘴也太叼了吧。”
牵着曾一阳的小手,走到了会场之内,正好看到了曾让站在台上振臂高呼,神情激动,极富有感染力。
口号声,如潮水般的一浪高过一浪,两人隐隐的都退到门外。看架势,游行马上就要开始,挡在门口可不是好主意。
“唉,接下去应该是一群愤怒的人群,走到大街上,又是喊口号,又是传单,一路喊道政府门口,被军警用棍子打了一头包,带着一身的痛,回家洗洗睡。”曾一阳的话让李大钊,李大教授心里一突,难道每次不都是这样吗?
李大钊疑惑着问:“难道这样不好吗?民众还懵懵懂懂,不这样做,怎么能够唤醒他们的爱国热情、如何才能让他们投入到抗击列强的斗争中去?”
李大钊说完,自嘲的呵呵一笑,和一个才几岁的孩子,有必要谈论这么重要的事情吗?再说了,这也要曾一阳听的懂啊!
曾一阳小脸一扬,被忽视的悲哀,让他不服气的说:“我当然有更好的办法。”
“哦——”李大钊惊讶道。
“可以唱爱国歌曲,歌曲要朗朗上口,而且还能激民众的爱国热情。不但不识字的人能明白报效国家,农民也能从歌曲上获得无穷的力量,从而引导他们走上抗击列强的道路。即便没有战斗在第一线,还可以抵制列强的商品,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曾一阳气极。
“唱歌比口号更有威力?”李大钊思索着,想不明白所以,五四以来,追求新生活,提倡新文学,不但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小说,还有诗歌散文,不但丰富了艺术的表达形式,而且让人看起来更容易懂。
曾一阳继续说:“歌曲鼓舞人的力量在于重复,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起到积累的作用。而文字的启迪作用在于体会,可是据我了解,满大街的人中,识字的人不多。学生虽然看得懂文章,即便是用古文写的文章看起来也不费劲。白话文的小说,很好,好在能通过听,就能弄懂其中的意思,但是谁来读给不识字的人听呢?扩且我们这里是国都,不识字的人都这么多,要是在农村,识字人都可以当神人一样供起来了。但歌曲就不一样了,他是通过传唱来传播,一个人会了,可以再很短的时间内教会十个人,而十个人会了,就有一百个、一千个人会…….一好歌,可以让全国都唱遍,这就是其魅力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