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毛遂自荐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毛遂自荐 (1 / 4)
        古人用i,将帅……来称将军,但将与帅是有本质意义上的这别的。

        将者,冲锋陷阵,催凶克敌,帅者,调配大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将不能之帅之事,帅也不能当将之职。

        两者有着本质意义上的差别,亦可以将帅视为将之延伸,更高一级。

        故而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干将能觅,一帅难见。

        唐朝无庸将,随便数数都有千百名独当一面的能征善战之士,但要说那种统帅大军,指挥若定的三军之帅,放眼初唐却只有数人。河间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李宗道、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以及英国公李绩,若加算上已经是皇帝的李世民,也只有六人而已。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华夏大地,人才辈出,从不缺乏统兵之将,缺的只是三军之帅。初唐时期的六人,在历史上已经是非常了得的数字了。汉武帝朝,武功盖世,但能够称上帅才的也不过是卫青、李广、霍去病三人而已。

        现如今李孝恭、李靖皆以老迈,侯君集叛唐以死,李宗道出征高句丽,李绩又卧病在chuáng,老一辈的帅才中竟无一人。

        而今正走到了用人之际,满鼻文武突然发觉,无人可用……

        如果只是对付实力稍逊的小国,还可以用能够独当一面的名将代替,可吐蕃作为西南方的霸主,实力也是雄厚。这一战又是对方打脸,必须要慎重对待,只能胜不能败。

        这一下”可愁坏满朝文武了。

        李世民也泛愁”心想:“懋功这病的,实在太不是时候了…………”其实唐朝也不是没有后起的人才,苏定芳、杜荷、薛仁贵、裴行俭这四位都分别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干略”好好培养,也能成为三军之帅。

        可是苏定芳在征伐高句丽的途中,薛仁贵、裴行俭资历太低太低,唯一合适的杜荷今年二十二岁,让二十二岁的人,领十数万大军……

        “这会不会有些冒险?”李世民在心底琢磨。

        杜荷现今为止,只参加过三场战役”经验实在太少,领过的兵马至多也是三万。到了这个数量,此后每提升一万人,难度就增加三分。

        到了十万,更是困难重重。与三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