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出使薛延陀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出使薛延陀 (2 / 4)
        杜荷宽慰道:“只是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小伤,已经得到了救治。现已无恙,估计已经展开了对突厥兵卒的游说。”

        李世民阴沉着脸,脸上杀机隐现,如此强杀大唐地位崇高的大将军,不易于在他的脸上,狠狠的扇了几个耳刮子,蔑视大唐的威严。他沉声道:“可知谁是幕后之人?”

        杜荷摇头道:“对方行事隐蔽,掌握不了真凭实据,但疑犯**不离十。”他顿了一顿,肃然道:“北方恐怕不太平了。”

        李世民略微一怔,恍然大悟,脸色也跟着严肃:“你说的是薛延陀?”

        杜荷沉重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突的一笑,道:“看来朕这是小觑他们了……”他的反应如杜荷一般无恙,都是智谋无双之士。薛延陀为什么愿意惹上大唐这个最强大的帝国,他们两人一眼就看穿了。

        李世民手指在案桌上不住的击打,虽然他看穿了薛延陀的用意,但眉头还是为之皱起,觉得事情有些麻烦。

        薛延陀拥兵三十万,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足以让各族胆寒的数字。但在唐朝这个巨无霸眼中,却并不在乎。但真要死磕起来,唐朝的胜算至少占据八成之多。

        只是战争不是说打就能够打的,一场大战需耗费多少物资,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汉朝有文景之治作为根基,依旧落了个海内虚空,人口减半的下场,可见一般。

        这也是汉武帝与李世民最大的不同,汉武帝好大喜功,视武功于一切,为了武勋,可以无度的发动对外战争。李世民虽然也有好大喜功的性格,但他吸取了汉朝、隋朝的教训,文武兼备,重视武功之余,也不会疏于文治。在国力不支持的情况之下,他是不会贸然发动战争,给百姓带来负担,给国家带来危害的。也是因为如此,大唐在没有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取得如此辉煌的对外胜利,依然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唐要胜薛延陀不难,难得是如何不伤大唐根基,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李世民心底旁算着,始终觉得目前非战之机。以唐朝目前的存粮,一旦开战,百姓身上的负担将会无限加重。作为一个深知“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皇帝是绝对不愿意看到百姓受难的。

        因为百姓一受难就意味着他这个皇帝的不合格,也意味着大唐江山的不稳固。

        “一年,只需一年只要给朕一年时间,朕就有把握在不伤害我大唐根基的情况下让这群不安分的异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李世民忧心忡忡,却又雄心万丈的说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