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改革大都督府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5章 改革大都督府 (2 / 4)
        无奈之下,张慎言唯有眉头紧锁,苦涩的说道:“朝廷那些人……唉尸位素餐,尸位素餐啊”

        张准若无其事的说道:“史可法到来浮山城以后,我会和他商量此事。要是朝廷答应,大善。要是不答应,我也会想办法撤退并安置北国的百姓,尽量减少损失。现在,我要和两位斟酌另外一件事情。关于大都督府的架构改组问题。”

        张慎言只好收拾心情,转移到下一个议题。

        在以前,张准一直都是用城管司、装备司、财政司等部门,来统管下面的关系,偶尔还参杂一下生夏宗。结果,前前后后的,成立了二十几个司。连专门生产精盐的都有一个精盐司。组织架构多了,自然不免有些混乱,很多司的职能存在重叠和交叉的现象。现在,虎贲军控制的地盘大了,事务也变得复杂了,有必要对权力架构进行改组,做到简练、高效、廉洁。

        既然朝廷给自己的职衔是大都督,张准也就按照大都督的名义来编排了。最耳熟能详的大都督府,应该是在唐朝,是军政合一的机构。历朝历代,对外扩张比较厉害的,应该要算汉唐。大都督府在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准也有很强烈的扩张**,因此,决定使用大都督府作为最高管理机构。

        唐代的大都督府一般设有:都督一人,从二品;长史一人,从三品;司马二人,从四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五人,正八品下;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文学一人,正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上。

        相对而言,明朝的官职设置要完善得多。事实证明,内阁和六部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封建管理架构。皇帝和内阁的权力互相制衡,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明朝曾经有过皇帝被抓的不光彩历史,但是并没有对明朝产生大的影响。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耻相比,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经过研究,张准决定以都督府作为军政合一的最高统治结构,自己担任大都督。大都督府下面管辖数个部门,分别是军务部、政务部、财务部、法务部、工务部等,分别负责不同的事务。

        军务部包括参谋部、情报司、猫眼司、装备司、医疗司、伤退司、后勤司、造船司等部门。参谋部主要负责虎贲军的组织、训练、指挥、作战等。情报司和猫眼司都是情报机关,负责搜集情报。装备司主要负责武器装备的研究和生产,包括炼铁、虎贲铳生产、火炮生产、火药生产等。

        医疗司主要负责医疗事务,包括建立卫生制度,收容伤病员等。伤退司主要负责伤残及退伍军人的安置,还要负责新兵的基本训练。后勤司自然是负责所有后勤物资的生产、集中、运输、管理等。造船司自然是专门负责海军战舰的设计、制造、维修等。

        军务部的总负责人,自然是张准本人。军权是绝对不能旁落的,只要是人都知道。没有人会跟张准争抢这个职务,除非是觉得自己活得不耐烦了。

        在各个司之外,军务部下属还有一个**,包括张准在内,总共有十三名委员。这些委员都是虎贲军的头头,包括各个军种的主要指挥官在内。杨致远、郝林勇、杨国华、周正宇等人都是其中的成员。有大的战事,张准会召集**的所有成员,一起讨论研究。

        政务部的架构比较复杂。政务部囊括了所有的政务、经济、科技方面的管理事务。下属的机构,包括内政司、精盐司、军田司、民田司、科技司等。政务部的组织架构,是最庞大的,人员也最多。

        按照张准的设计,政务部应该有一个尚书,数个侍郎或郎中。高弘图本来是尚书的最适合人选,他的大局感是比较强的。但是,高弘图本人坚持不担任公开的官职。因此,这个尚书的职务,暂时空缺。刘航、刘宝玉、侯山平、杨立仁等人,都是侍郎或郎中。职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