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3章 抓到一队锦衣卫! (2 / 3)
,蒙古人表现得非常积极。每年都交来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的建虏首级。由于蒙古人大量猎取建虏的首级,导致建虏和蒙古人的关系,非常糟糕,两者时常打仗,仇怨是越来越深了。当初,有人提出,三十两银子,购买一个成年建虏的人头
就是能打仗的人。嗯,准确来说,是高层缺乏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人。在对待辽东的战略问题上,明国实在是错漏百出。对付辽东鞑子,最有效的手段,其实是借刀杀人。借蒙古人的刀,借朝鲜人的刀。鞑子才多少人?不过是几十万人最开始的时候,鞑子能打仗的男丁,甚至不超过十万人张慎言如此看重自己,就是因为自己能打仗。明朝缺乏的
付我们的办法。一旦发动进攻,可能会出现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场面。鞑子的战斗力本来就已经很强,要是他们还懂得使用计策的话,那就更加的强了。所以,有勇无谋的奴酋,一点都不可怕的。例如多铎,例如莽古泰,例如岳拓,例如豪格。可怕的乃是有勇有谋的奴酋。例如例如皇太极,例如多尔衮。”“如果鞑子迟迟不发动进攻,说明鞑子是在努力的寻找对
率军攻打林丹汗的余部。经过一番的纵横捭阖,多尔衮成功的臣服整个蒙古部落。但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小小的分支。前往征讨林丹汗的,不是多尔衮,而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而多尔衮则率军诱降的东江镇,还率军到达了登州城,直接踏上了明国内陆的土地。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就是今年的年初,多尔衮将
“砰”
哨兵。不知道哨兵在哪里发现了什么。难道是有敌人试图从南方发动偷袭?可能性似乎不大啊张准下意识的向着枪声传来的南方看过去。开枪的显然是
“锦衣卫?”
慎言还是高弘图,都不习惯这样的战地之夜。他们毕竟是文官,以前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刚才的枪声,就惊醒了两人。而且,黄县的东面,不到百里的地方,就是数千名的鞑子,他们的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尽管躺下了,却是怎么都睡不着。听到枪响,就忍不住起来看个究竟。随后不久,连高弘图和张慎言都出来了。原来,无论是张
?抓到零散的官军倒是一点不奇怪。陆陆续续有情报表明,阮大铖投降的时候,有部分不愿意投降的官军,从登州城内跑了出来。不过,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也不是所有不愿意投降鞑子的官兵,都能够成功的逃出来。在黄县的周围,居然抓到锦衣卫的人,这是上演的哪一出
除了他们,不可能有别人了。登州城的鞑子,是绝对不可能越过三个骑兵营的封锁,出现在黄县的南门附近的。不会是闻香教在这个时候发生内讧吧?说实在的,眼下可不是闻香教内讧的好时候啊居然真的有人试图从南边突破过来?莫非是闻香教的人?
除非是非常有必要,才会抽调人前往辽东刺探情报。这些人一般都是从京师出发,化妆成商人,潜入辽东。久而久之,鞑子也察觉到了,专门派人加以拦截。同时不断的对沈阳周围的汉人加以甄别。自身的无能,加上鞑子的大力打压,明国在辽东的情报系统,几乎是不存在的。想要了解鞑子高层的情报,自然是难上加难了。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在辽东都没有常驻的情报机构。
蒙古人投靠建虏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部分的蒙古人,是不愿意投靠建虏的。只要将剩下的部分蒙古人拉住,依然是可以有效的遏制建虏的崛起的。只可惜,明朝廷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即使到这个时候,明国依然是有机会挽回局势的。
“玉麟,是哪里响火铳?”张慎言关切的问道。
,还是张慎言,对于军务,都不是很懂。大部分的明朝人,都只知道奴酋的名字,对于奴酋的性格、爱好、特点,几乎没有研究。兵部也没有建立系统的档案,更没有专人来揣摩鞑子的习惯和爱好,然后根据奴酋的性格特点来判断奴酋的行动可能。事实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准发现,无论是高弘图
忽然间,又是一声枪响传来。
史立威答应着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