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扩军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7章 扩军 (2 / 3)
        平均亩产量一石七,才三百多斤,张准当然不是很满意。后世的水稻,动辄就是亩产上千斤的,有的地方,甚至接近两千斤。这个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即使扣除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因素不说,将平均的亩产量,提升到五百斤左右小还是可行的。每亩地提升一百五十斤,几十万亩,几百万亩,甚至是几千万亩的田地,计算到一起,数量绝对是惊人的。

        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致力提升亩产量,对他们也有极大的好处。毕竟,纳粮的额度是固定的,每亩地四十斤干稻谷。按照亩产量三百三十斤计算,扣掉缴税的四十斤小还有二百九十斤左右。五亩地就是一千四百五十斤。足够三个人一年的粮食了。但是,如果亩产量继续提高的话,甚至可能够四个人的口粮。亩产量越高,可以用来卖钱的粮食就越多,这是最浅显的道理。

        至于张准这里,收入也不错。每亩地收取四十斤的赋税,五万亩地。总共是两百万斤。现在需要消耗公粮的人不多,主要是虎贲军的将士。大约两千人左右。平均下来,每人有一千多斤。事实上。每个人只要七百斤就足够了。剩余的相当一部分,都可以用来做其他的事情。

        相对于农户手中的大量存粮,张准收取的赋税,的确不多,不过,王铭宇、刘航等人心里已经很高兴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如果说京城的朝廷是大朝廷,那么,浮山城里面,就是小朝廷。无论哪一个朝廷,最怕的都是没钱没粮。没钱没粮,谁愿意跟你干啊?要是那个大朝廷手里有钱有粮的话,陕西根本不会有民乱,张准等人也不需要起来造反啊!

        随着粮食压力的减少,张准手中的银子,也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买粮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如果还单纯依靠买粮的话,得耗费很多的银两。现在的浮山城、鳌山城、灵山城、雄崖所、夏河塞等地还有各个港口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银子。

        可以这么说,即使张准凭空获得上百万两的银子,也根本不够看的。更何况,张准根本没有这么多的银两。所以,能省则省。

        浮山所的丰收,对于鳌山城民众的刺激,也是很大的。因为收割水稻的人手不够,那些家里有亲戚在鳌山城或者是其他各城的,都全部请来帮忙了。这些来自其他各城的农户,亲眼目睹浮山所的水稻丰收,一个个家里的粮仓都堆得满满当当的,当然是羡慕得眼睛都发绿了。

        比如说,黄氏就从鳌山城请来了十几个远房的亲戚,帮助自己收割水稻。他们每天劳作回来,坐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断的感慨。浮山所就是命好,张准出生在这里。最先在这里造反,最先在这里颁布《均田令》。现在,大家都已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了,从此不用挨饿。幸好,其他各城也不算很晚。到明年六月份的时候,自己家里的田地,应该也会有这样的丰收。

        就连旁边的灵山卫军户,也都有点心动了。谁不愿意自己家里的粮仓,都被堆放得满满当当的啊。不过,他们还仅仅是心动而已。他们还是没有胆量积极的站起来,主动的将田地分到各自的手中。张准他们也愿意在灵山卫发展大农庄,不准备那么快分田分地。结果。那边还是保持了现状。

        和分田分地比较起来,大农庄的收入,才是张准的大头。浮山所的水稻总收成,

        第三协驻扎鳌山城,指挥官是杨子拜。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防止马贼的袭击,同时,做好主动进攻的准备。鳌山城面对的,主要是莱州府的各个势力。相对于登州府而弄,莱州府的官兵实力,不是非常的强大。但是,在平度州的方向,有很多的马贼。马贼马贼,既然叫马贼,说明他们是有战马的。鳌山城周围都是平原地区,马贼来去如风。要是他们在冬小麦丰收的时候。突然来袭掠张准,张准还是很受伤的。

        第四协驻扎浮山城,作为战役的总预备队,指挥官是吴清亮。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随时发起主动的进攻,又或者是支援受袭击的区域。为了满足多方面作战的需要,第四协的官兵,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和水军合练。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配合水军作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