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五章 国有二主 (2 / 3)
但沈廷扬没有死心。
次日七月初四,高旭出征嘉定,沈廷扬则是立即派人到绍兴打听消息。崇明离绍兴不远,隔了一日,沈廷扬就得到了确切消息,浙东官绅正要迎鲁王到绍兴,打算在七月十八日这个王道吉日让鲁王出任监国。
沈廷扬得知鲁王离出任监国之位还有十余天后,为了避免将来国有二主的纷争,他当即修书二封,再派数名心腹经海路直奔绍兴和福州。
∶∶∶∶∶∶
顺治二年六月,身在杭州的潞王献城降清,浙江大部州县递上降表,归顺清朝。但随后满清剃发令一下,各地乡民“人护其发,道路汹汹”。亡国之痛再加上留发不留头的残酷,为了悍卫发冠,在浙江各地州县如同常州江阴县一般,迅速掀起一股反清热潮。
在任何一个国破家亡的时代都不缺救国救民的热血书生,比如江阴书生许用、陆楷,比如绍兴诸生郑遵谦。当郑遵谦的父亲亲赴杭州剃发降清时,他却反父道而行,决意在绍兴起事,召集志同道合之辈,慨然道:“天下事尚可为,我欲举义旅,何如?”
他招兵誓师,拥义兵数千。为解决粮饷,郑遵谦召集缙绅筹粮,有缙绅以家境窘迫推托,大骂道:“尔等受高官厚禄数十年,今国破君亡,尚欲拥厚赀安享耶?”
骂毕,便以斩首相胁,端的是痛快淋漓,阔老们胆寒之余,只得按额输饷。其父闻变,仓惶从杭州赶回,跪于郑遵谦面前,大哭道:“汝幸老奴命,勿使覆宗。”
但郑遵谦绝袖而去。
浙东的民气比较强悍,除了绍兴诸生郑遵谦起兵反清;还有明原任九江道佥事孙嘉绩起义于余姚;以鄞县生员董志宁为首的“六狂生”推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为盟主举事于宁波府;慈溪县有沈宸荃、冯元骝起义;石浦参将张名振了起兵反清;慈谿知县王玉藻、定海知县朱懋华、奉化知县顾之俊、鄞县知县袁州佐、象山知县姜圻纷纷提供粮饷召募义兵。
虽然浙东反清运动风起云涌,但构成浙东反清武装主力的是由浙江总兵方国安的一万多人马,以及先降清后又反正的定海防倭总兵王之仁的二万五千人。
由于浙东反清的声势颇为浩大,但众龙无主,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朱大典为首的浙东官绅们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作为监国。当时在浙江境内的明朝亲、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他自然成为浙东反清复明势力的唯一人选。
在这种大厦已倾的时期,谁有节气,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当时潞王在杭州决意降清时,有二个大明王爷是很愤慨的,一个是流亡到福建的唐王朱聿键,另一个是避难到台州的鲁王朱以海。
崇祯十五年清兵南下山东,攻破兖州,朱以海全家蒙难,他自己差点死在清军屠刀之下,死里逃生之后在崇祯十七年受封鲁王,但大顺军攻克北京,进攻山东,朱以海南逃,在弘光当政时寓台浙江台州。
在顺治二年的闰六月底,朱以海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机。作为身在台州的寓公,但监国这样的好事竟然凭空砸到他的身上。
在张国维等官绅的二次上表劝迎之下,在石浦参将张名振的护卫之下,在七月初三,朱以海终于从台州来达了绍兴。张国维等人把王道吉日都选好了,七月十八日,万事具备之后,就等朱以海出任监国之位。
但朱以海在绍兴的屁股还没有捂热,一封来自崇明的书信立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