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八章 造势 (2 / 5)
陕西。
西安府往宁夏镇的官道上。
一行快马,正在疾驰。
这行人,不过十几人,领头的,正是周延儒这个副钦差。
周延儒在驿站里思索了一夜,考虑到底是注重如今的屁股,还是要日后的屁股,如果今天怕屁股疼,慢到迟到宁夏镇几天,这后果恐怕就相当的严重,直接关系日后屁股下的位子问题。
陕西的移民,明显的,如今是皇帝最看重的一件事,而移民的关键又是陕北,而陕北移民的关键,又在皮筏子,而皮筏子,又关键在宁夏镇,所以,及时的达到宁夏镇,及时的处理好皮筏子的事,这就是大功一件,不仅皇帝那里好交差,有好印象,日后徐光启不做移民钦差了,那么,推举的人选,十有**会是自己,周延儒想了一夜,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大队人马,带着轻骑,利用驿站的快马,换马不换人,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赶往宁夏镇的黄河边上。
屁股虽然很疼,但是,想到日后的屁股能安稳的坐进内阁,想到日后能做移民钦差,想到日后因为移民能名流千古,周延儒就把疼痛忘记掉了,一个劲的往前赶。
在平台思索许久的杨改革,如今也想通了,陕西的事,已近是关键时刻了,自己远在北京,能做的不多,能做的就是在银钱方面,别掉链子,其他的自有徐光启的司农司,自然有那些移民官去操作,好与坏,都看那些人的了,自己远在京城,要什么事都经过自己的手,很不现实。
移民是明末陕西的关键,什么造反,民变这些,杨改革还真的没怎么放在眼里,没有灾民参与的造反,那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杨改革根本就不怕。怕就怕那些人裹挟大量的灾民,以蝗虫式扫荡整个陕西,对陕西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个才是杨改革惧怕的。
如今,有司农司移民和造反拔河,又有新军在陕西坐镇,杨改革不怎么惧怕,按照如今的情形来看,顶多就是一个自己用新军在陕西练手的样子,那些闹着造反的人想成气候,难……
考虑清楚了自身的处境,杨改革也改变了对事的态度,开始笑对人生起来,也不生气,更不怄气了,自己怄坏的身体,那些盐商也不会为自己多掏一个子。
“大伴,把这个密匣,送到陕西去。”杨改革给徐光启写好了私信,叫王承恩送了出去。有些事,不方便明说的,只能用私信交代了。
杨改革在信中,告诉了徐光启,自己派了郭桓,派了合唱团的人去安慰灾民的情绪,还说了些合唱团的一些“光辉案例”,让徐光启注意配合,还写信给徐光启,处理类似王二的事情,可以招抚为主,有诚心走正道的,可以网开一面,但是必须提防,防止他们闹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