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阶上之囚 (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阶上之囚 (中)
         贺然归降西屏的消息传到康国齐敏大为担忧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搭救贺然的办法心烦意乱的想要召集群臣商议时她忽然又有了新的想法:让贺然留在西屏也未尝不是好事!

        这个突如其来的闪念让齐敏兴奋起来凭贺然的才华在西屏混个军师、太宰什么的应该不是难事他如果能在西屏掌握了权势想来肯定不会做什么于康国不利的事说不定日后还能与自己里应外合灭了西屏!

        齐敏越想越高兴可没多久她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她想到贺然不可能安心的呆在西屏他舍不得他那两个大美人前一段自己那么尽心的伺候他他最终还是绝情而去了西屏美女再多恐怕也拴不住他的心。

        齐敏虽然知道贺然对自己是有真情的可那根本不能和他对苏夕瑶的感情相比也比不上他对竹音公主的感情每次想到这些齐敏心中就满是气怨她一会恨贺然一会恨苏夕瑶与竹音她也恨老天不公她觉得如果是自己先认识的贺然那他肯定会像对苏夕瑶那样对自己她相信贺然是那种痴情的人虽然他贪花好色但齐敏了解他的真性情。

        要是那样多好啊!有贺然辅佐自己那康国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其实墨琚的才华和贺然比起来绝不逊色甚至还有过之只不过是齐敏对贺然太过信赖与崇拜了所以总是觉得贺然要远胜墨琚。

        齐敏越想越心烦召来了些近臣商议此事。

        大臣们听了此事有的喜有的忧有的主张静观其变有的主张趁局势变化前先下手为强有的主张支持顺国灭了易国有的主张应该支持易国讨伐赵国和顺国还有人觉得康国已在西屏那边占了不少便宜应该任别国争斗康国独善其身坐等渔翁之利……。

        齐敏听到支持顺国灭了易国的观点时眼睛一亮是啊!灭了易国让苏夕瑶与竹音丧于战乱之中那贺然就该死了心了到时说不定会投向自己的怀抱!可随之她又想到那坏小子太精明了康国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帮易国任凭苏夕瑶与竹音惨死说不定他会把这笔帐算在自己身上了疯的贺然会做出什么事她真不敢想这样看来不帮易国似乎不妥如果能做个样子骗过贺然就好了想到要骗贺然齐敏又泄气了她觉得就是把康国这些人都绑一块也想不出能骗过贺然的计策。

        “老将军之意如何呢?”齐敏见华阳一直皱眉不语笑着问道。

        “老臣以为不可让易国失了贺军师否则对我康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灭易之言更是愚人之论扶易抗顺才是正途臣请太后即刻派人向军师问计军师必有良策相对。”

        “嗯那就派人去问问军师吧。”齐敏皱着眉摆手挥退了众人她还是放不下灭了易国的这个诱人想法。

        没过几天墨琚的奏折就到了齐敏看后心情异常复杂在对待易国的态度上墨琚与华阳的观点大致相同这让齐敏很失望至于贺然墨琚断定他肯定是在形势所迫下无奈归降了西屏这只是保全易军的权宜之计他肯定在千方百计筹划如何逃回去康国现在能帮他作的就是造势先要向赵王质询赵醌逼反贺然一事以慰藉易人同时暗中说服易国君臣配合行动然后上演一场康国强压易国不得攻赵的戏接下来还要大造舆论做出会盟诸国要再接再厉增兵攻打西屏的架势还有就是联合赵、留两国共同向顺国施压敦促其立刻向西屏增兵以釜底抽薪之计缓解易国所面临不利局面。墨琚最后写道:造势已成西屏人或可放贺军师归易。

        墨琚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计策看的赵敏直晕盯着最后那句话她想了半天才若有所悟但对于西屏人会这么轻易的放回贺然还是半信半疑。

        在华阳与赵宏的力主下齐敏决定按墨琚的计策行事。一时间康国派往各国的信使纷纷倍道兼程而驰。

        闻之贺然归降的消息而暗自高兴的诸侯更多糊里糊涂的赵王赵岃就是其中之一只要贺然倒霉他就高兴可很快他就被易、康两国措辞强硬的质询国书弄得心绪不宁了了易军增兵边境更让他心惊胆战。

        顺衍王的高兴是实实在在的白宫博派人送来的秘奏不但说了贺然归降西屏的消息同时还建议加紧调配兵马等他归国后马上攻打易国没了贺然的易国在顺国君臣眼中简直是不堪一击。

        要说诸侯中最高兴的应该就是西屏王百里复了这个年逾五十的西屏国主属于志大才疏那种人在位的二十余年间勤政不辍征伐更是不断可轰轰烈烈的东征西讨没少劳民伤财只是每次都收益甚微东面赵、留之阻始终未破后方蛮夷之乱也未曾根除也就是祖上留下的基业丰厚否则西屏早就禁不住这么折腾了。

        判断一个人是有主见还是刚愎自用只看他做过的一两件事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可是你要把他一段时间内做的事情做个统计分析那要再下断语就容易的多了百里复无疑是个刚愎自用的人因为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段内他作出的正确抉择极其有限。

        “英明”这东西是来不得虚假的也不会因人的意愿而能凭空拥有尽管百里复专心致志的要做明君可事实上他总是让人觉得徒有其表用良好的意愿作着祸国殃民的事这就是庸才的悲哀百里复如果只是个平常百姓那他肯定可以算得上是个模范良民因为他品性纯良且勇敢可这样的品性一旦到了君王身上那就成了不善机谋、武断好战了。

        纵观历史很多明君给人的感觉恰恰是宅心仁厚、无奸少诈的不过这只是美好的表象而已是史官曲笔生描绘出的花朵没有特殊手腕的人是不可能当明君的。即便那些明君真的是贤良仁义不以机谋取胜那他们也肯定会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才能:知人善任。其实话说回来谈到阴谋诡计哪里会比庙堂之中更多更险呢?百官皆是人精能摆布诸多“人精”于股掌之间的明君该是什么样的角色不想可知。

        很可惜的是百里复也没有知人善任的本事但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划入昏君的行列他毕竟是有作明君的意愿的这在礼敬贤士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只不过……礼待是礼待他却很少能采纳贤士的建议那些慕名而来的贤士更像是百里复的收藏品。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