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 西安事变6 (1 / 2)
回去之后,宋梅龄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的哥哥,财政部长宋子闻,以及姐夫,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孔祥希等人围绕在她身边。
“不行!绝对不行!”宋梅龄明白何应亲主张武力讨伐,激动地站了起来,声音带着颤抖,“他们这是要置委员长于死地!轰炸西安?大军讨伐?刀枪无眼,万一……万一……”她不敢再说下去,强忍着泪水,“这绝不是营救,这是借刀杀人!”
宋子闻相对冷静,但眉头紧锁:“小妹说得对。何靖之他们,其心可诛。如今首要任务是确保委员长的安全。必须阻止何应亲的军事行动。”
孔祥希也点头道:“子闻所言极是。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阐明利害,争取党内元老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主张和平解决。或许……我们需要亲自去一趟西安。”
“我去!”宋梅龄毫不犹豫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我一定要去西安!我要亲自去见张汉青,去见虎成!我要问问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我要确保委员长的安全!”
“小妹,这太危险了!”宋子闻劝阻道。
“危险?”宋梅龄凄然一笑,“委员长如今身陷险境,我还有什么危险不能冒?我必须去!而且要快!在何应亲他们把天捅破之前!”
金陵城内,两派意见激烈交锋,电报往来如雪片般飞向各地,征询意见,调兵遣将。一场围绕如何解决西安事变的最高权力斗争,已然拉开序幕。
西安城内,在张杨的联合控制下,西安城虽然气氛紧张,但秩序基本稳定。街道上巡逻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士兵明显增多,重要路口设置了岗哨和路障。安民告示贴满了大街小巷,向市民解释兵谏初衷,承诺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呼吁市民保持冷静。
新城大楼及周边区域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任何靠近的人员和车辆都要经过严格盘查。被扣押的南京军政要员们,如陈程、卫立黄、蒋顶文等,被分别安置在不同地点,受到了相对礼遇的“保护”,张杨二人轮流前往探望、解释,试图争取理解或至少是中立。
全国各界。风起云涌。
西安事变的冲击波,以惊人的速度向全国扩散。
广西,李宗人、白冲禧闻讯后,虽感震惊,但内心深处对张杨“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不无认同。他们迅速通电全国,虽未明确支持张杨,但强烈呼吁“政治解决”,反对内战再起,要求“动员全国力量,一致对外”。其态度暧昧,意在观望,并借此向南京中央政府施压。
河北,宋着元、韩付榘等华北地方实力派,身处抗日最前沿,对局势更为敏感。他们的表态更为谨慎,一方面呼吁确保委员长安全,和平解决,另一方面也强调“国家危急,不宜再起内讧”,隐隐呼应了停止内战的主张。
山西,阎锡三老谋深算,震惊之余,接连发出多封电报,既致电金陵表示“拥护中央”,又致电张杨,询问情况,扮演调停角色,试图在各方之间维持平衡,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民间,各大报纸、通讯社连发号外、评论,全国知识界、文化界、学生团体议论沸腾。支持张杨抗日主张者有之,痛斥其“犯上作乱”者亦有之,更多的人则是忧心忡忡,既渴望抗日,又害怕由此引发更大规模的内战,国家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之境。燕京、魔都等地的学生团体纷纷集会,呼吁全国团结,一致抗日,要求金陵政府接受张杨主张,和平解决事变。
而在国际上苏联、日本、英美等国也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各自渠道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其态度和可能的干预。
在陕北,古月拿着电报,对苏林说:“这是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我们应该立即派代表去西安。”
王伍福补充道:“但要谨慎,不能给金陵以口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