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1935年末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7章 1935年末 (1 / 3)
        1935年12月31日的昆明,寒意渐浓。李宇轩坐在办公室里,窗外是淅淅沥沥的冬雨。亲信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两份电报放在红木办公桌上。

        “主席,金陵和陕北都来了电报。”

        李宇轩先拆开金陵的电报,上面是委员长熟悉的语气:

        “景行吾弟:赤匪窜抵陕北,元气大伤,正宜乘胜追击,永绝后患。望即整饬所部,开春后北上会剿。民族复兴,在此一举。”

        他面无表情地放下,又拆开另一封。这封电报用的是一张略显粗糙的纸张:致景行先生吾兄台鉴:

        忆昔星城一师执经问难之日,先生春风化雨,启我蒙昧、正我文风,于修身治学、立世救国多有教诲。犹记先生讲授经史时,每论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声情激越,令我辈热血沸腾。灯下批改课业,字字珠玑,既严责疏漏,更勉以“经世致用”之学。彼时受教之恩,弟铭感五内,未尝一日或忘。

        后共事黄浦军校,先生擘画军事教育,我则奔走农运宣讲,虽所司各异,然同为践行革命理想、培育救国英才而戮力,朝夕切磋,意气相投。先生严谨之治校风范、深沉之报国情怀,更让弟深知“救华夏”非空谈,需以实干奠基、以铁血担当。昔日师生,今朝同志,那段同舟共济之时光,至今思之,仍感怀不已。

        今华夏沉疴日重,日寇铁蹄踏破东北、蚕食华北,《何梅协定》之屈辱未散,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亡国灭种之祸已迫在眉睫。弟率赤军万里长征,历雪山草地之险、经枪林弹雨之苦,非为割据一方,实乃为北上抗日、救亡图存。此心此志,如先生昔日所教“正大光明”,昭如日月,可鉴天地。

        先生今侍中枢,深得信任,且素怀忠贞之志、经世之才,当明“民族大义重于一切”之理。昔日党派之见、政见之分,在亡国危机面前,皆为细枝末节。唯有停止内战、团结御侮,方是华夏存续之正道。弟愿抛却前嫌,率赤军与国民政府军队并肩作战,共组抗日联军,同赴国难,以报家国养育之恩,以践先生昔日教诲。

        望先生以苍生为念、以社稷为重,力谏当道,促成国共携手。若能化干戈为玉帛,聚散沙为磐石,共驱外侮、还我河山,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先生之功,亦将永载史册。

        昔年受教于一师,受益终身。今盼共赴国难,再续师生同志之谊。翘首以盼先生明断,静待佳音。

        敬颂康泰!

        弟泳之谨启

        1935年12月31日

        李宇轩把泳之的信反复看了三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叩击他的心扉。最终,他缓缓将信投入火炉,看着火舌吞噬那些力透纸背的字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