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社团风云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 社团风云 (2 / 3)
        这一击果然奏效,对方出现了瞬间的语塞。最终,我勉强通过了选拔。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像个陀螺一样在两个社团间旋转。心理协会的活动轻松愉快,我们一起看电影《头脑特工队》,讨论情绪的作用;一起去特殊教育学校做志愿者,体验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

        而辩论社则是另一番景象。每周两次的集训严苛得像军训,我们要学习逻辑谬误、证据检索、即兴演讲。我的导师是辩论社社长,一个大四的学姐,她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

        “林夕今,你的论点太温和了!辩论不是茶话会,你要学会有力地表达自己!”

        有一次,我们打一场关于“梦境是否有意义”的练习赛。我下意识地引用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的观点,结果被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请对方辩友提供实证研究的证据,而不是一百年前的推测!”

        那天晚上,我沮丧地在操场上跑步。弗洛伊德老师飘在我身边,语气平和:

        “被自己崇拜的理论驳斥,感觉如何?”

        “很难受,”我老实承认,“但他说得对,我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就在这时,我收到了方舟的消息。他参加了清华的机器人社团,发来一段他们制作的机器狗视频。看着那只笨拙但努力保持平衡的机器狗,我突然笑了。

        “我们都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啊。”我回复他。

        转机出现在十一月的“新生杯”辩论赛。我们抽到的辩题是“网络社交是否让人更孤独”。作为反方三辩,我需要做总结陈词。

        准备期间,我不仅查阅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还结合在心理协会做的小调查——关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

        比赛那天,当我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手心不住地冒汗。正方的论点很有力,他们列举了社交网络如何打破时空限制,让人际连接更加便捷。

        轮到我的时候,我深吸一口气,想起了弗洛伊德老师关于“人类深层连接需求”的论述,想起了在特殊教育学校看到的那些渴望被理解的眼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