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分享 (4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分享 (4 / 6)
        “有天下午,我们遇到了小范围的沙尘暴。”拾穗儿的声音有点发颤,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话筒线,“风裹着沙子吹过来,睁不开眼,陈阳第一时间把我护在身后,用身体挡住风沙,手里还紧紧攥着样本袋——那里面装着我们一上午采集的土样,他怕沙子进去影响数据。等风沙过去,他的头发里、衣领里全是沙子,睫毛上都沾着细沙,却先抓着我的手问‘你没事吧?有没有迷到眼睛?’我看着他满是沙子的脸,忽然想起张教授课堂上说的话:‘学生态的人,要先爱土地,再爱人——因为土地里藏着所有人的生计和未来’。陈阳就是这样的人,他爱草原,爱戈壁,也爱我想守护的每一个人。”

        第34章-分享

        台下传来轻轻的抽气声,前排有个学妹悄悄擦了擦眼泪。

        拾穗儿深吸一口气,擦掉眼角的湿润,声音重新变得坚定:“有人问我,京科大学毕业,留在京城找份安稳工作不好吗?为什么要回戈壁吃苦?可他们不知道,戈壁是我的根。我在那里喝着奶奶煮的奶茶长大,在那里踩着沙子学会走路,在那里许下‘要让戈壁变绿’的梦。京科大学给了我知识,给了我培育草种的技术,给了我画生态规划图的本事,现在,该是我把这些本事用在老家的时候了。”

        她举起手里的研学手册,封面朝上对着台下,上面“草原-戈壁生态调研”的字样格外清晰。

        “这上面写着我们的毕业计划:六月底参加完毕业礼,七月初就带着‘戈壁1号’草种和沙枣树苗回戈壁;先种满村东的五十亩沙丘,再帮村里建生态合作社,教大家种耐旱牧草、养生态牛羊,靠绿色产业赚钱,让大家不用再靠天吃饭;明年春天,新学校就会开工,我们用京科大学的环保技术,盖保温又节能的教室,装明亮的玻璃窗,建小小的图书馆——让村里的孩子能坐在里面读《草原上的小木屋》,读《植物的生长秘密》,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也能知道自己的家乡可以很美。”

        “我知道治沙很难,建学校也很难。”拾穗儿的目光扫过台下,带着从未有过的笃定,“去年冬天在戈壁测数据,我们的仪器被风沙埋了两次,手冻得握不住笔;培育‘戈壁1号’草种时,实验失败了三次,我躲在实验室走廊里哭了很久。可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奶奶说的‘沙枣树要扎深根才能活’,想起张教授说的‘难的事,做成了才更有意义’。我想试试,想让戈壁的风里不再只有沙子,还能有青草的香;想让家乡的人提起未来时,眼里能有光;想下次带着学弟学妹回戈壁时,能指着成片的绿洲说‘你看,这是我们用京科大学的知识种出来的’——这就是我考京科大学的原因,也是我毕业后一定要回戈壁的原因。”

        她鞠了个躬,声音里带着滚烫的期待:“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完了。”

        台下先是短暂的安静,然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学弟学妹们站起来鼓掌,有的举着笔记本喊“学姐加油”“我想加入你们的项目”,还有个戴眼镜的男生高高举起手,手里晃着一张写着“戈壁志愿者”的纸条。

        张教授走上台,先拍了拍拾穗儿的肩膀,然后拿起话筒,声音里满是骄傲:“拾穗儿和陈阳的故事,是咱们生态与环境学院最想看到的样子——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梦想种在需要我们的地方。我已经跟戈壁生态站联系好了,下个月他们回去,学院会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借用;另外,学院决定给‘戈壁绿洲’项目拨款,算是对他们的一份支持。”

        掌声再次响起,陈阳走到拾穗儿身边,轻轻牵住她的手。

        他的手心很暖,带着常年握采样器留下的薄茧,却让她觉得格外踏实。

        台下的提问声此起彼伏,一个扎马尾的女生站起来:“学姐,你在实验室培育草种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难坚持的时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