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新年的思考(二)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6章 新年的思考(二) (1 / 3)
        自2010年起,企鹅的金融派借助微信取得了对元老派的决定性胜利,企鹅的发展风格就变了。

        不再是之前非常凶悍招人骂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亲自撸袖子干的风格,而是换成了——“给钱给支持帮你走得更好”,这种更像投资人的风格。

        前世《深圳商报》曾有报道,称企鹅投资了超过800家公司,其中70多家已上市,超过160家是市值或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

        这种投资式的业务版图扩张方式即缓和了企鹅和外界的关系,改善了企鹅的口碑,又有效地扩宽了企鹅的互联网业务版图,让企鹅不再仅仅是社交领域的王者,而是整个中国互联网最强大的生态帝国。

        总裁刘及其背后的金融派的投资功力可见一斑,也确实为企鹅的市值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这种投资人式的业务扩张方式,光鲜背后也不是没有问题。

        前世,在金融派上位后,企鹅的产品创新、业务拓展和技术能力都陷入了长期的发展迟滞。

        陆道升自己就是个技术人员,就以技术为例,到了2015、16年前后,企鹅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企鹅内部的技术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各个部门各自为战,所选取的技术栈千差万别,遵循的技术标准也没有统一,导致内部技术沟通成本极大,新技术的推广成本高入天际。

        一方面,各自为战导致技术经验的积累非常没有效率,技术交流也面临问题,技术人才加入后很难从其他业务部门汲取营养。

        另一方面,技术人才内部流动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成本,这容易导致技术人才放弃内部流转,直接跳槽。

        在腾讯发展的早期,为了业务迭代,其实这样也无可厚非。

        发展初期没那么多选择,也没有资格挑食,基本上就是有什么用什么,主要考虑业务需求和迭代速度,不会考虑长期的发展影响。

        但到了势力大成有钱不愁招揽不到人才后,完全可以通过吸收顶尖人才,梳理底层架构,统一技术栈,解决历史遗留的技术债务。

        即提高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又加强了企业自身的内里,有利于未来产品和业务的快速迭代。

        这方面做电商的老马做得要好不少,阿里内部的技术孤岛现象并不严重,一度还通过中台化建设强势清洗了一波各自为战的各个业务线下的技术部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