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长缨在手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长缨在手 (3 / 3)
        E-Port软件小组是1997年年仅19岁的陈大年和18岁的杨延哲共同组建的程序员小组。

        当时,陈大年接触了共享软件理念后,对其非常推崇。而此时国内各类软件短缺,世面上大多共享软件都是英文版,不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这让陈大年有了做合适中国人的共享软件的想法,和志同道合的杨延哲组建了E-Port小组并开发出后来的明星软件ENter。

        关键是,陆道升清楚,E-Port软件小组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顶级程序员组织。

        1998年,E-Port软件小组的的作品占据了《电脑报》十大共享软件中的两席,同在十大软件列表的还有张小龙的Foxmail,可见其实力。

        在1998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达到专业水平的程序员群体数量极小,其中有天赋有水平的顶级程序员比中国大熊猫数量还少。(据国家大熊猫调查数据推测,1998年附近大熊猫数量约1500只左右)

        自己加入E-Port软件小组后,等左文杏成长起来,再把他拉进来,接受大牛们的洗礼,加快升级速度。左文杏成长起来了,自己就有更多精力掌舵未来的创业方向,这非常重要。

        另外,如果运气好,再拉上一两个大牛加入自己,那么在人才争夺战上自己优势就很大了。

        在互联网的早期阶段,缺乏完备技术体系,多一两个优秀技术人员,意味着产品在迭代速度和研发能力上拥有了巨大的优势,陆道升动心不已地想到。

        答应了加入E-Port小组和共同开发ENter,陆道升也对自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一是注明自己人在浦江(暗示陈大年今后和自己见面方便),二是点出自己也是自学成才的兴趣爱好者,拉进和同样自学成才的陈大年的距离。

        最后,把自己精心准备的另一份网络计费器的源代码也一起打包发送,可以给陈大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是一种适合技术人员之间的交好方法。

        发送。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