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31章 赵祯无遗憾(50) (2 / 6)
此乃文治。
当然,萧靖没有那么天真,若是讲道理能解决所有问题,还要拳头来做什么?
于是官家把民兵制度搬出来,应当是能派上大用场。文治不行,那就要武功,以武力取胜。范仲淹对于“民兵”这个概念不难理解,自南北朝以来已经有民兵。唐朝的武则天曾在边境地区建立民众武装,谓之团结兵,每一百五十户征兵十五人,配备刀枪和马匹。
这对于一条村子而言,并非太沉重的负担,却能起到一定的防御和对抗能力。说来也巧,当年武则天时期,负责训练民兵的长官就叫团练使。
也就是范仲淹如今这个官职。
范仲淹在赴任的路上,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史册。他看着陛下留给他的锦囊妙计,写的小纸片那么轻,却在他心中重达千斤。
“他们从来都不知道,官家为此付出了多少心力……”
范仲淹把小纸片放在嘴里嚼烂,咽到肚子里面。这么机密的事情,他死死记住,便是做梦都不会忘记。
==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范团练使来到永兴东路短短时间之内,办下三件大事。
第一,他在当地开办学堂,每县一学。学堂的夫子由他亲自考问,都是道德和学问兼备的读书人。更可贵的时,他允许辖下的异族小孩来读书,党项人羌人契丹人皆能入学。
第二,他在宋夏边境构筑城墙,以堡寨相练,形成严密的封锁线。正常贸易互市,可以,偷渡来犯者,杀头。
第三,他在当地选调健儿和猎户好手,配以马、鞍、弓箭等物,谓之“民兵”。他参考了唐朝关于民兵的政令,不让群众耽误生产,安排“春夏归农,秋冬追集,给予身粮酱菜”。
此事传到东京,又是引起一番纷争。欧阳修听闻好友的在当地的举措,抚掌笑道:“我就知道,希文不是那么容易被挫败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