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变形记(四)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 变形记(四) (1 / 5)
        一个月的时限已经过去了20天,车祸的赔偿连同苏禾资助的15万,孟周翰手头大致有60万资金。比起他所宣称的“当年创业总共就花了家里50万”还多10万。

        不过众所周知,他们富二代花自己的零用钱,是不算花“家里”的钱的。而所谓花“家里”的钱,其实也包括了动用家里的人脉和资源——毕竟投资二字从来都不单单意味着“注入资金”。孟启森投资50万,跟时小凡他爸时大伟投资50万,能是同一个概念吗?

        更不必提家里养的各行各业的顶尖专业人士从法律、财务、运营……上给出的咨询建议,甚至直接帮助。

        ……

        而现在,他连租用办公场所的成本都得自己核算。

        各种数据核算出来,达成正收益所需要的营收数额,高到让孟周翰怀疑自己以前到底有没有创业过。

        不过,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发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年他直接提供了他在市区那套价值千万英镑的别墅当临时办公地点,省掉了大笔租金。

        而当年的创业伙伴大都是刚毕业的新人,没什么养家的压力。多赚多分,少赚少分,不会因为公司盈利达不到预期水平,就纷纷退伙另谋出路。但时小凡的这些同事们,似乎普遍都已经背上了房贷。他们担不起风险,收入底线非常之高。

        何况,国外互联网平台上的分成比例是它三你七,国内平台的分成比例最高时能到它九你一,这两年渐渐理性回稳,也得按五五分成。而这分成,是不会扣除你的开发运营成本的。盈利门槛瞬间拔高一倍。

        线下的**资本家,线上的平台资本家——可谓是互联网创业的两大吸血恶鬼。

        想靠做应用突出重围,不管是游戏类还是其他功能类,本身就困难重重。

        就他那60万,不必说一个游戏开发周期,怕是连一个app开发周期都撑不下来。

        就算侥幸撑过产品开发周期,扣除平台分成之后,盈利也大概率根本就覆盖不了成本。团队崩的只会更快。

        孟周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