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向荣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6章 向荣 (2 / 5)
        令萧彧比较欣慰的是,王涓主持下的工部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

        比如改进了曲辕犁,将原来笨重的直辕犁改成了轻便灵活的曲辕犁,这样大大节省了人力畜力,也提高了效率,在面积窄小的田亩中依旧能够运用。

        在诸多方面都有改进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年年都翻新高,尤其碰到风调雨顺的今年,粮食总产量比没有饥荒的前年还要多出五分之一。

        百姓家家粮仓爆满,百姓生活富足,如此以来,便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促进商业的繁荣。

        棉花与蔗糖的产量也随之攀升,各种手工作坊也蓬勃发展起来。

        有商业行为,便会有创新和进步,这是萧彧最乐见其成的。

        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均田制后,安国的新生儿出生数量每年都在激增,这都是社会安定、生活富足带来的结果。

        为了让医疗水平跟上,由太医院带头,在各个州郡创办医学馆,招收有志学医的学子,培养大量大夫。

        尽管培养大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万事都需要开头,现在开始做,将来就能看到成果。

        自古医者就是个高门槛行业,都是单人教学,效率低,且还有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顾虑,因此大夫也不愿意广收门徒。导致大夫数量稀少,医疗水平低下,人均寿命普遍低下。

        办医学馆是为了提高效率,集中一批有经验的大夫来授课,学子学习三年理论知识,再进入医馆进行两年实践操作,通过毕业考校,官府颁发执医资格,便可坐馆问诊,成为真正的大夫。

        这比从前的教学模式要快捷不少,当然入学门槛也比较高,需要通过医学馆的考试才能入学。

        不少在科举考试中入仕无门的读书人则可选择入医学馆就读,至少从医学馆出来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而且大夫从来都是受人敬仰的职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