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团圆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5章 团圆 (1 / 5)
        裴凛之回来了,萧彧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心情也如秋日晴空一样疏旷明朗,看什么都觉得顺眼,心气儿也平和不少,平日里朝堂上那些烦心事似乎也没那么烦了。

        这一年裴凛之不在京中,关山也去了边关,前线一直在打仗养兵,朝中事务繁多,各种状况频出,搞得萧彧是焦头烂额。

        养着十几万兵马和数万役夫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压力不可谓不大。朝中大臣也不是都支持北伐的,反对者认为根基尚浅,经不起这么大规模和这么长时间的战争消耗。

        萧彧咬牙顶着,不松口,前线需要的一切都源源不断地供应过去,人马、粮草、衣被、药材、军饷、抚恤金等等。

        尽管打着仗,萧彧也没有增加农业赋税,农业是国之根本,只要农业是稳的,国家的基石便在。

        但维持战争需要钱,他便将主意打到了商业税上,统一增加了一至两成。

        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是原来的地主阶层,这自然引起了这部分人的不满,但又莫可奈何。

        萧彧接管安国之前,人口是按等级划分的,贵籍、良籍、商籍、奴籍与贱籍,从出生时就已经给人划分好了等级,且是难以逾越的。

        萧彧如何忍得了这种等级划分,所以他取缔了贵籍、商籍与贱籍,只保留了良籍与奴籍两种。

        因为原来的地主富户阶层都养着不少家奴,这些人都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

        萧彧并没有一次性完全取缔奴籍,但奴籍和良籍一样享有均田政策,并且还出台了详实的奴籍保护法规,在实际地位上,奴籍与良籍相差不大。

        奴籍生出的子女,全都为良籍。若是不登记入册,就无法分得田地。这样一来,瞒报隐报的几率便大大减少,那些主人家不会为了隐瞒人口而平白多养几张嘴。

        朝廷还颁发政令,禁止一切人口买卖,哪怕是从别国掳回的战俘、买回的奴隶,都不能再入奴籍。

        这样一来,地主阶层就无法通过买卖人口组织上规模的叛军,而有田地的普通百姓也不会轻易跟着他们去造反。

        为了筹钱,萧彧甚至还铸发了券币,也就相当于国库券,向民间发售,承诺一定的利息,三年或五年到期兑换。这法子可比增铸钱币合理多了,至少不会引起大量货币流入市场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