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取名
村子里平时没什么事情,人们总是会在中午午饭时间到那棵几百年历史的老树下纳凉,老树高8丈有余,直径一丈,在村子的正中心,那是先祖开荒时特意留下的,说是老树寓意着荫泽子孙,是好物件。后来的人也是围着它建起房屋居住。而说起先祖当年来这里定居故事,也就是陈家村的由来,老人们就会变得神采奕奕,重复着一遍又一遍的先祖往事。每个老人说的版本都是一致的,细节略有不同。也许是这个时代信息的闭塞发生的事情少又或者是对先祖的尊敬和对传承的需要,这种故事老人说的不厌其烦,年轻人听得也不厌其烦,特别是那些刚刚懂事的孩童,听得是津津有味,这或许就是“你从哪里来”的重要性,也是我们人类为之孜孜不倦的探索的源动力。
那是大约90多年前,先祖才在这里定了居,他祖籍河东陈氏,经过不断迁徙最终选择在陈家村定居,先祖在家中排行最小,上面还有7个姐姐,他的父亲考取过功名,曾经在京城长安担任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乃中央枢纽官员。说不上身缠万贯,但做官的人家还是很富裕。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以及京师长安,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就结束了,但是自此以后,王朝各节度使之前战争不断。当时因没有跟上皇帝逃跑的节奏,所以只能自己逃命。
756年为躲避战乱,先祖父亲开始一路向长江以南迁移,并于761年定居山南东道襄州襄阳县后有了先祖,在这个地方买地做起了财主,792年62岁高龄的他在这里死去。
799年由于襄州附近节度使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35岁的先祖变卖了田产和房屋。继续由襄阳县向南方迁徙,途中带着的5子3女在805年左右到达陈家村时只剩下3子2女,路上夭折了三个。家产也慢慢耗尽,但终究还是大户人家。村子里最高的砖瓦结构的祠堂就是在到达后不久建造的,从县府请了工匠和附近村落十几个苦工用了大半年时间,花了50多两白银。看看祠堂的地面和台阶,那可是选用了山里的大理石人搬牛运过来的,那大理石上的麒麟白虎图案可是工匠精心雕刻而成。白银这玩意可是个新鲜物,普通人家可没有,后来在这里落户后3个儿子也娶妻生子,2个女人也嫁了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三大家。
别看先祖虽是官家子弟,娇生惯养的,也从小读书识字,虽然没有考取大功名,但知识却非常渊博,陈家村的前两轮辈分就是先祖定下来的,每一轮四个辈分到第二轮的倒数第二个时后人再往后排,前两轮分别是远大前程和明光烁亮。
虽知识渊博却并没有读书人的文弱,老人指了指村口附近到小山包的一片农田说:那40多亩地就是先祖上午耕七垄地,下午八垄地开荒出来的,往后到大山边上的300来亩地才是我们这些子孙开垦出来的,又是耕地又是捕鱼,我们比起他差的远了!
陈阿大早就想好了,等他有了小孩如果儿子就按照辈分给小孩取名字,他自己是程字辈,原名陈程东,乳名阿大,所以大家习惯称呼他陈阿大,他觉得这叫的名字很俗气,却也无可奈何,庄稼人名字不重要,填饱肚子最重要,叫起来顺口也重要,老辈人说越贱的名字越好养活,再说总不能因为这个跟人家翻脸不是,其实说白了也是源自内心的不自信和他人的对自己的不尊重吧,他想着他的儿子可不能这样。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他想着如果有四个儿子就按照辈分给他们分别取名明远、明大、明前、明程,如果八个儿子就不按照辈分取了,他自己有套打算,荣华富贵也很好哇,明荣、明华、明富、明贵、如果有十多个儿子的话,那......想着想着天就黑了已经到家了~~~~
他的家总共两居,第一道门走进是个吃饭做饭的地方房间,左边有个土夯的灶台,右边正中是挖了一个不大的坑,坑中都是烧过的木材还有积碳,坑两边立起来两根木棍,中间吊着个壶用于烧水,在壶旁边靠近第二间房的墙壁旁有几个的木凳和一个3尺长2尺宽高3尺的桌子,而最右边的墙壁上有一个可以向外推出去透风的门窗。第二道门打开是房间,房间不大,只有一张竹床和不多的柜子。
到家把鱼获让弟弟妹妹分一分,品种不同大小不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马上鱼贩子就来家里收鱼了,鱼贩子叫什么没人知道,大家都叫他李鱼头,只知道是在县城专门卖鱼,当然卖鱼的不止这一家,但在这个村子收鱼的就只有他了,基本每天的临近傍晚就会来村子里,晚上拖回去养着第二天卖掉,李鱼头最喜欢的就是阿大家的鱼获,因为品质是村里最好的,有时还能捕获些珍贵特殊的食材,比如半斤重的鲍鱼三斤以上重的大虾以及海参和鲟鱼等等都是富商大贾官家的最爱。平时也就只有阿大能给他带来这样的鱼获,其他的人就比较少见了,这是因为阿大有特殊的捕捞方式,今天天公作美,收获不少,大虾海参鲟鱼都有,原本这些珍贵的物品都要拿去卖钱添补家用,可是在这个喜庆的日子,他决定留下来,其他的就卖了,除去这些珍贵食材,也就卖不了几个钱了,想着估计十几个铜板吧,自己在添点钱让李鱼头给刚出生的儿子带着买件新衣服,买个小孩玩的拨浪鼓,那鼓他看到堂叔的儿子有过,李鱼头给他带过来的,说那叫拨浪鼓,他想着给儿子也买个。自己到现在没有去过县城,全村去县城的人只有村长二叔公和小叔公,另外就是二叔了。其他人都没有出过远门。而且一年才去几次,只是为了去置办些生活必需品比如盐铁什么的回来。
那条3斤重的鲟鱼和大虾清蒸,几条大的鲈鱼红烧,海参洗好炖汤给妻子补充奶水,这高级食材的烹制妹妹们可不会干,他自己也不会,只是听起李鱼头说过那些富贵人怎么弄。于是边想着听说过的做法边清理食材。这个男人还是很有慧根的,极其聪慧,很快便有了思路开始上手,弟弟妹妹们围着他站着一圈,看看这玩意怎么弄,妻子则在床上把玩着她第一个新生儿,眼里嘴里和脸上充满了幸福感。准备杀鱼时突然鱼从手上和粘板上滑溜了出去,在地上蹦跶了好几次,已到2米开外,这捕鱼技术一流杀鱼嘛就好几流都算不上了。此时二弟陈程武说:大哥,快快快,这鱼成精了,在不抓住它,你又得从海里把它抓回来了。说完这话妻子和弟弟妹妹哈哈大笑。一大家子为了今天的晚餐,忙前忙后,房屋不大甚至下大雨都会漏进来一点,但笑声满满,其实人间的所谓幸福美满不过就是如此,简单而平实。
正准备开始烹饪的时候,李鱼头那洪亮声音从屋外响起:阿大,今天弄到了好东西没有,买主们可等着,大价钱呢!刚推开们,直看见他那瞪大的眼珠,半响说了句发财了么?
阿大没有搭理他这话,继续在灶台旁开始蒸鱼,头也不回的指了指旁边待卖的鱼获,说:给估个价,我准备给小孩子买件衣服,上次你给堂叔儿子带的拨浪鼓你给我带个,你看还差多少,我补给你。衣服和小鼓子太好的我们买不起,你给我一个好点的价格,不然我只好等叔公去县城再带了,这个村子其他人都对里鱼头很客气,唯独陈阿大不,其中原因可能就是手上的东西好吧。
其实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个鱼贩子很不老实,一边说鱼市行情不好压低渔民的鱼价,另一边因为村子里的人去一趟县城不容易都是让他带货,价格非常贵。两手赚钱,但是没办法,这个钱只能给他赚的。
李鱼头拿手指了指围在灶台旁的弟弟妹妹说:哪一个买衣服?这么大还玩拨浪鼓吗?看来阿大你真是发财了,哈哈哈
这时三妹陈娇接了一嘴:这是给我小侄子买,我们这么大了不买新衣服自己织的衣服都穿不完呢。并用手指了指里屋的房间床上。
此时李鱼头探头瞧了一眼看见了刘璇和孩子,立马明白了过来,说:哎哟,你看我这人,不识趣了。然后左手握拳右手搭在左手上说:恭喜恭喜,阿大做父亲了,孩子必将洪福齐天,封侯拜相,孩子的新衣服和拨浪鼓就这些鱼获就可以了,但是不要跟其他人说就行。然后便说着我昨天因为有事没有来收鱼,今天就呱呱落地了,嘴甜的商人此时展现无疑。
阿大此时才回过头来笑着说道:感谢感谢,今天凌晨生的,这小子可把**累坏了,足足6个时辰才生下来,今天晚上请务必赏光留下来吃顿便饭,家中还有些去年的酿的米酒。
李鱼头本来想着还得急着把货带回去,这些菜品虽然珍贵,但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准备推辞,但回过头一想这陈阿大可是从来没有叫他留在家里吃饭,客套话都没有过,其他人可是叫过很多次了。这次高兴叫他吃饭也算给他面子,这个面子一定要接,不然不是博了陈阿大的面子么,虽然这附近就他李鱼头一家收鱼,但万一这陈阿大不高兴了跑去县城找别家收人家也是很乐意来的,价格也不会比他收的价格低,毕竟珍贵食材很难弄到。他就是靠着这些珍贵食材才能在县城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这么一想便说:那我就不客气了,给你添麻烦了。
阿大笑着说道:你能光临寒舍吃顿便饭,寒舍蓬荜生辉。于是开始请教李鱼头这些食材的做法,李鱼头因为卖海味,经常能听见买他食材的富户厨子们烹饪的方法。偶尔自己也会琢磨着怎么做。所以在他的指导下很快一顿毕竟丰富的晚餐准备好了。
阿大先把煮好的海参汤盛出来让三妹陈娇喂给嫂子喝,然后才开始了大快朵颐今天的豪华盛宴,酒足饭饱后,李鱼头感谢盛邀并起身告辞,一家人相送至门口。待走远后,阿大吩咐妹妹们把家里收拾下,明天早上让她们早点过来,照顾一下嫂子及安排她们明天要干的活,然后把弟弟们叫到一边,又安排了他们几个人明天的活,完毕后送弟弟妹妹们去父亲的茅草屋内,其实就是隔壁,但他还是不放心,自从父亲不见了,每天都是这样,要看着他们入睡了才能安心,才会回自己家。
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回到家他帮妻子洗刷,刘璇说:我们的孩子你还没给取名字呢,叫什么名字呢?他想了想回答说:陈明远,远是远方的远,远大的远,志向高远的远。妻子是懂非懂的说道:嗯,就叫陈明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