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削权 (1 / 2)
节度使是唐朝发明的官职,相当于给你划分一片地方,你就是那里的皇帝,不过你还是要归最大的皇帝管辖的。当然全凭你自觉,如果你不服气,可以造反,但一个节度使的力量是不足以和朝廷抗衡的。
凡事都有例外,唐朝后期随着节度使日益增强,朝廷的腐败。皇帝压制不住时,就麻烦了。安禄山就是例子。
美其名曰节度使实际上就是分封制。手下的力量过于强大,中央就得麻烦了。
赵匡胤看着周围的这些军阀,感到很不自在。
在赵匡胤心里,这些人也有当皇帝的心,黄袍加身的事难免不会再发生一次。
削潘成了新国的大事。
赵匡胤采用了丞相赵普的建议,把藩王的土地统一收归中央,军政钱粮大权也回同时到了中央,国家又恢复了活力。
凡事都有利弊,以往的皇帝不是不知道分封制的危害,相比之下,他们更知道塞外那些胡人,蒙古等少数名族的厉害。失去了这些将军们的庇护,王朝也同样容易坍塌。
赵匡胤生活在分封制危害最厉害的五代十国,亲眼看到无数的节度使反叛的事实,自己也是这么上位的。
他管不了那么多了,宋朝的江山在自己死后不能在换主了,这种日子该结束了。
为此赵匡胤设计了一种独有的方案,简单概述就是外敌入侵时,将军拿着朝廷给的令牌,去调兵。如果你分到老弱病残,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真正做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大家都互不认识,谁原意跟你去反叛?当然,对抗外敌时也是同样的心理。战斗力可想而知。
赵匡胤极力推崇文人担任武职,在他看来,文人是极易控制的。
从小读着四书五经的他们,“尽忠报国,忠于国家,忠于皇帝“,老老的印刻在他们脑海了。反叛几率几乎为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