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 元嘉终 逆子弑父 (5 / 5)
“事已至此,我等不能坐以待毙,这都是父皇逼的”,刘劭满脸凶戾的说道。
“臣弟愿为太子肝脑涂地!”刘濬向刘劭一鞠到底。
两人于是决定造反,元嘉三十年二月二十日晚间,刘劭命东宫司马张超之集结亲信将士两千余人,准备在次日凌晨起事,并连夜召来前太子中庶子萧斌、太子左卫率袁淑、太子中舍人殷仲素、太子积弩将军王正见等入东宫,请他们协助起事。萧斌、袁淑均表示反对,请刘劭再作考虑。刘劭拔剑大怒。萧斌这位当年第二次北伐时的东路军统帅吓得当即改变立场,表示支持。袁淑仍旧坚持反对,但未能动摇刘劭政变的决心,随即命人将袁淑押下。这位第二次北伐时,要做“封禅书”逢迎天子的袁淑,此次竟然表现的如此忠贞刚毅。
第二日凌晨,天还没有亮,刘劭便登车准备出发,并在朱衣朝服之下暗穿戎装。他先将始终不肯配合行动的袁淑斩杀于奉化门前,然后与萧斌同乘画轮车,率东宫卫队如同平时入朝一样向宫城进发,直抵万春门外。按照朝廷制度,东宫卫队不得进入宫城。但刘劭诈称奉有敕命要带兵入宫收讨,迫使守门军士打开万春门,成功得将卫队带进了宫城。
张超之率数十人先行冲入云龙门,闯进含章殿。当时,刘义隆正在含章殿与徐湛之彻夜商议废太子之事,连蜡烛都还没有熄,当值兵士们正在殿外沉沉欲睡。
突然殿外数声惨呼响起,刘义隆与徐湛之大惊,不知何事,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太子胆敢谋反。突然间殿门被踹开,只见东宫司马张超之率众而入。
面对突如其来的兵变,文帝刘义隆和徐湛之愣住了,片刻后刘义隆站起身来,指着张超之怒斥道:“尔等携带兵器,闯入寝宫,实在胆大包天,赶紧放下兵刃,朕恕尔等无罪!”。
徐湛之听到陛下的话后,才缓过神来,颤声道:“尔等都是朝廷亲兵,切不可行犯上作乱之事,陛下已经赦免尔等了,就此退下吧!”。
张超之此刻其实也是惶恐得汗流浃背了,他强忍着心神才没有让别人发现自己差点就要两腿颤抖了。此时的一众叛军个个也都是如此,听闻皇帝这样说了,都把目光投向张超之的身上。
思虑良久后,张超之认为主命难为,并且现在已成骑虎之势。于是一咬牙,说了声“上!”,随即带头持刀向文帝刘义隆逼近,徐湛之见状想赶紧夺门而逃,却被叛军数刀砍死。
张超之走到文帝刘义隆身边,举刀就往皇帝身上砍去。刘义隆好歹也是武帝刘裕的儿子,年轻时也弓马娴熟,但此刻苦于无兵器在手,只好举起凳子格挡,可是一刀砍下,凳子连同刘义隆的五根手指被一齐砍断。刘义隆负痛大叫一声,张超之把心一横,再劈一刀,将皇帝刘义隆砍死了。当年孔熙先占卜所得果然还是应验了,然而新王出江州却将会印证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
南朝一百五十年难得的一代明君,元嘉之治的创造者,悲惨的死于自己儿子主导的叛乱之中,享年四十七岁。后世虞世南对刘义隆中肯的评价道“夫立人之道,曰仁曰义,仁有爱育之功,义有断割之用,宽猛相济,然后为善。文帝沈吟于废立之际,沦溺于嬖宠之间,当断不断,自贻其祸。孽由自作,岂命也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评价刘义隆“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而不量其力,横挑强胡,使师徒歼于河南,戎马饮于江津。及其末路,狐疑不决,卒成子祸,岂非文有余而武不足耶?”真可谓一语盖其一生。
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拓跋焘、刘义隆,这两位年纪仅差一岁,又都胸怀雄图大志的南北君主,也可以算是两位雄主,相继被弑、死于非命。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给天下开来个不小的玩笑。
不过拓跋焘虽然被弑,但是半年内混乱就被平息,北魏依然不减其上升之势。而刘义隆的死却意味着元嘉之治的彻底结束,后来刘宋的混乱始终无法完全敉平,整个南朝也再没有出现刘义隆在世之时的治世,因此文帝刘义隆的死也意味着南朝另一个时代的到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