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 伐荆州 刘毅身死 (1 / 2)
众将听说刘敬宣被刘毅杀害,一片哗然,一时间数位大将离席而起,愤怒着向刘裕请命讨伐刘毅为刘敬宣复仇。檀道济、沈林子等人更是悲愤异常,跪在地上恨不得立刻就要发兵。
刘裕任由众人发泄着怒火,始终不发一言,半晌后他敲击帅案,制止住了众人的喧哗,沉声道:“刘右军的血绝对不会白流,众卿放心,孤自有打算。”,随后不待众人请命,径自离席走回后堂。
刘敬宣乃是当年北府军都督刘牢之唯一的儿子,曾经对刘裕有过救命之恩,两人也一直相交甚笃。桓玄掌权后,接连发生变故,先是刘牢之自尽,刘敬宣、高雅之、司马休之又在广陵战败后逃往南燕,后来刘裕京口举起义旗讨伐桓玄,刘敬宣归国投入刘裕麾下,被封为讨虏将军,开赴荆州讨伐桓氏余党,从此他便成为刘裕的心腹。在随后讨伐南燕、剿灭卢循的战争中都立有大功,虽然征讨谯蜀时遭遇惨败,但仍受刘裕重用,被誉为刘裕麾下五上将之首,因功一路升迁,从讨虏将军到辅国将军、再至左将军,最后官拜右将军、江州刺史。而让刘敬宣坐镇江州,阻止刘毅势力东进,更能看出刘裕对其无比的信任。刘裕北伐后秦时,他和朱龄石一个坐镇江州、一个坐镇建康,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在军事上替刘裕威慑国内。
刘毅深知刘裕让刘敬宣坐镇江州是为了震慑自己,因为自己内心颇为畏惧刘敬宣,所以一直对他大加笼络,希望能把刘敬宣拉到自己的阵营共同对抗刘裕,但刘敬宣却一直不为所动。刘毅无奈,只得采用心腹谋士贺宫的计谋,以北魏威胁甚重,北青州需要大将镇守为由,上奏朝廷,建议外调刘敬宣为使持节、督北青州军事、征北将军、北青州刺史,领清河太守,兼领冀州刺史。却被刘裕洞察其意图,驳回了他的上奏。
刘毅如果想东进与刘裕争夺天下,横在中间的刘敬宣是不得不解决的一大障碍,笼络不成、调开他也办不到,于是刘毅决定孤注一掷解决掉这块绊脚石。
刘毅再次采用贺宫计策,擅自跨境招募江州士卒及西府文武将佐一万余人,刘敬宣得知后果然大怒,亲自写信大加谴责。刘毅收到信后再以谦卑的姿态请求谅解,并邀其前往江陵,共同协商交接江州人物事宜。刘敬宣果然中计,他仅带少数亲卫就前往江陵,刘毅出城亲迎,并设宴接风。酒席间,刘毅属下无不对刘敬宣谄媚敬酒,就在刘敬宣大醉之时,伏兵突然杀出,就在席上将其斩首。可惜一代名将,不能马革裹尸,却死于自己人之手。
就在刘裕接到荆州紧急汇报的数日后,刘毅的奏报也送到了建康。奏报中,刘毅声称刘敬宣前往江陵约其谋反,被自己当场斩杀,同时称自己近来疾病缠身,希望朝廷调派其胞弟广陵相刘藩去荆州辅佐自己。
看到刘毅的奏报,相国司马傅亮言道:“刘荆州擅自斩杀大将,又要求调回自己胞弟,必是为了解除主公对他的制约,看来他离起兵对抗主公不远了”。
刘裕默然的点了点头,心中知道自己最不愿看到的局面最终还是无法避免。
为了争取时间,刘裕借朝廷的名义下诏书至荆州,褒奖刘毅果断平叛,为了不让刘毅生疑,字里行间中又故意透露出对于他不奏报朝廷就擅杀大臣的谴责。在等消息传回荆州后,刘裕立刻用霹雳手段控制住刘毅在建康的亲信谢混和皮沈等人,令其无法向荆州通风报信。然后再以朝廷的名义拜刘藩为南郡太守,在其路过建康交接职务之时,突然发兵将他拿下,逼其自尽。刘藩跪地恳求道:“末将跟随宋公多年,历经百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从来不曾有过二心,诸位可否让我再见宋公一面,宋公定会宽恕。”众军士不从,刘藩无奈横剑自尽。
紧接着刘裕觐见晋安帝,奏报刘毅谋反。晋安帝虽然很想保住刘毅,但因为畏惧刘裕的威势,不得不下诏道“刘毅骄纵匈戾,履霜日久,必至覆败,早应明正典刑。但晋法宽仁,仍授恩宠。而刘毅不引咎自责,却心怀不满日甚。幸赖宋公包容宽恕,荐其经略西垂,使其荣宠至极。而刘毅不思悔改,欺上凌下,放纵无度。竟擅自招募江州部众又擅杀国之大将,并大树党羽,恣肆骄纵,欲望膨胀,目无朝廷。又与其堂弟刘藩遥相呼应,招聚剽悍狡诈之徒,修缮战甲拥兵自重,外托看视兄长疾病,实则窥伺时机,图谋统领荆郢之地。尚书左仆射谢混凭籍世资,超蒙殊遇,竟轻佻浮躁,行为不检,造成了祸乱,煽动内外,与刘毅相勾结图谋不轨,是可忍,孰不可忍!处置事宜由宋公裕全权处理,不必报朕!”。
所谓出师有名,刘裕既得明旨,即刻召集众将,准备发兵,因为早做准备,第二日便能率大军出征。二十九日大军行至姑熟,刘裕命冠军将军檀道济、抚军将军王弘为先锋火速朝江陵开去。
江陵城中的刘毅显然对这一切毫无洞察,先前斩杀刘敬宣之时,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担心刘裕震怒之下会立即发兵,而自己兵马粮草未曾备齐,现在开战恐有不利。直到朝廷的诏书送到他的手上,他才略感安心。便对左右亲信言道:“诏书所言必是宋公的意思,如果一味褒奖反而暗藏玄机,但是字里行间隐有谴责之意,说明刘裕心中虽然愤怒,却畏惧我荆州军力雄壮,不敢兴师问罪,也可能...”刘毅欲言又止,他心中所想的是,也许是这位大哥还顾及着往日情谊,不忍决裂,但是这样的话怎能对部下言明呢?
刘毅的心腹谋士贺宫却眉头紧皱的言道:“主公不可过分乐观,在下总觉得此事不会如此简单,还是要加强戒备,以防建康突袭!”。
刘毅闻言,思忖后点头称是。不日,谢混传来消息,建康城中一切如常,刘毅众人才放下心来。又过几日,其弟刘藩被朝廷改封,即将回到荆州的消息接连传来。刘毅更是心安,便对亲信说道:“等吾弟归来,刘裕再不能制约于我,诸卿加紧准备,明年开春,我荆州大军就要兵临建康城下,能否翻转乾坤就看此役了!”,众将唯唯称喏。
再说檀道济、王弘率领先锋大军昼夜兼程,一路顺风行舟于十月十二日抵达豫章口,离江陵城只有二十里。
檀道济一路上伪称是刘藩西上,刘毅信以为真,没有派兵阻击,檀道济自豫章口弃船步行进军,王弘率军在前,檀道济紧随其后,每艘船上留一两个人,对著船岸上竖六七面旗,下面放一鼓,并对船上留守的将士言道:“等到我军攻到城下之前,你等必须坚守,以做疑兵,要让荆州众人以为大军在后。”,然后又遣人偷偷赶至江津岸边,烧毁刘毅的船舰,断其退路。随后檀道济率军直指江陵城,对前军交代道:“若有问者,就说刘藩军队到了。”。沿途津戍及百姓听说刘藩来了,都未产生怀疑。
其中一支队伍离江陵城不到五六里时,恰好遇上刘毅的部将护军将军朱显之率领十几个骑兵和几十个步兵正要巡视江津。朱显之见到建康大军前来,连忙问是何人军队,士卒回答“我等皆是二将军的士卒。”,朱显之得知刘藩到了,连忙驰马赶到近前,请求拜见刘藩,士卒心慌,不知如何应付。朱显之疑心大起,又发现军队人人杀气十足,就在这时突然江津岸边烟火冲天,显然战船被烧,而鼓声甚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