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言
        自从东周列国以来,中国近三千年历史就是一部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的历史。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逢分裂时期,必是乱世。战火纷飞、白骨遍地。然而一提到乱世,人们就会想到春秋战国、汉末三国、隋末唐初......其实在历史上有一段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却不一定被人们所熟知。这段时期被人笼统的叫做“东晋十六国”,也被称作“五胡乱华”。

        这段时期比“战国”更加动荡不安,比“三国”更加英雄辈出,比“五代”更加跌宕起伏。也许是过于纷繁复杂,也许是太过血腥残暴,人们似乎刻意遗忘了这段历史。所以相较于其他乱世来说,它并没有那么的被大家所熟知。

        东汉末年以来,经历了八十年的三国乱世,华夏大地终于在晋朝的大旗下再度一统。作为开国帝王的晋武帝司马炎前期也隐约有些明君的风范,史称“承魏氏奢侈革弊之后,百姓思古之遗风,乃厉以恭俭,敦以寡欲。临朝宽裕,法度有恒。”,经过他一系列的举措,百姓渐渐脱离了战乱之苦,国力上升,似有盛世之象,那段时期被后世誉为“太康之治”。然而就在这盛世的景象之下,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自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光武帝刘秀打破西汉边民严禁内迁的铁律后,边民逐渐内迁,而大量游牧民族因此以各种方式被迁入充实边郡。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和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甚至军力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地。当时,在内地不少地方,少数民族数量相当巨大,比如西晋初年,关中户口百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了一半左右。而且众多胡人居住在渭水、泾水一代,对晋都洛阳已经形成了包围之势。

        加上长期以来,汉人对胡人的歧视、汉人官吏对内迁胡人的压榨,导致胡人对于汉人,特别是汉人官吏“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这些内迁的胡人就好像一个个火药桶,随时有可能爆炸,然而亲手点燃火药桶的,不是别人,正是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司马氏的基业取自于曹魏,当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几乎没有遇到来自曹魏宗室的反抗,这似乎与曹魏宗室的孱弱大有关系。而晋朝是依靠士族的力量上台的,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王朝。士族的强大也使得晋朝从创立之初就天生营养不良。司马炎一方面要极力维护士族的利益,以求得到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怕士族力量过大,司马氏会重导曹氏的覆辙,于是继位之后就大封宗室子弟为王。

        这些王可不是汉朝中后期以及曹魏那种只有“食邑”的虚王,而是一个个掌握雄兵、可以开府置官的实力藩王。司马炎想通过这样的宗室强藩来拱卫司马氏的皇统,然而这其实是大开历史倒车的做法,犹如抱薪救火。司马炎只看到宗室强藩可以抑制士族门阀势力,却看不到这些宗室强藩本身对于中央就是一个个极大的威胁。

        在继承人问题上,司马炎也是犯了极大的错误。虽说他也曾动过易储的念头,但是种种原因下,依然选择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司马衷为继承人。加上所选的太子妃贾南风恶毒善妒、辅政大臣杨骏包藏祸心,晋室想不乱都难。

        所谓“君弱臣强”,这位“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连后宫都无法驾驭,更不要说驾驭天下了。果不其然,司马炎死后不久,一场由宫廷变乱演变而来的天下大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十六年间,先后有八位藩王为了权力以及各自的目的展开了混战,中原大地再次战火纷飞,史称“八王之乱”!

        藩王们所调动的军队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十几年的混战让晋室的力量消耗殆尽。到了后期,一些藩王不得不招揽胡人力量以扩充自己实力,这给了原本就蠢蠢欲动的胡人以可乘之机。

        由于八王之乱导致晋朝汉人的军事力量几乎崩溃,胡人们乘机横行中原,百余年间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因为参考北魏史官崔鸿所记录的十六个有代表性政权的《十六国春秋》,所以历史上称这段时间为“十六国时期”。

        这一时期是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最残暴、最动荡的时期。匈奴、羯、氐、羌、鲜卑等等少数民族横行中原,给华夏大地带来了无比的灾难。特别是永嘉之乱后的几十年间,他们杀、烧、抢、奸无恶不作,每下一地都会尸横片野。他们常态性的屠杀汉人,每次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数十万。他们每攻下一地之后,先把男人杀光,然后驱赶女人、儿童去下个战场,白天这些妇女儿童会被杀死充作军粮,晚上则供他们奸**待,甚至为这些妇孺取名为“两脚羊”。

        为了逃避胡人残暴的统治,有少部分汉人逃往了南方,史称“衣冠南渡”,也有一些投奔了河西的张氏,还有一些逃到了辽东。但是他们绝大部分因没有办法离开家乡,而成为了这场浩劫的牺牲品。北方汉人一度从两千多万急剧减少到四百万,汉族差点就此亡族灭种。

        北方领土的陷落,晋朝宗室琅琊王司马睿依靠世家大族的拥护,在江南的建康即位称帝,史称晋元帝,而这个偏安江左的政权则被称为“东晋”。

        东晋朝廷一直试图北伐、恢复中原,但都因种种原因而不能成功。北方的胡人政权何尝不想跃马江南,彻底消灭汉人朝廷。等到雄才大略的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北方和蜀地之后,一场决定南方政权生死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本书就是以五胡乱华为背景,讲述从苻坚发动南侵开始,直至南北朝建立初这百年间一系金戈铁马、可歌可泣的故事。叙述方面本书也讨巧的在前两章采用两条线的叙事方式。一条是以本书主人公刘裕为线索,讲述他如何从一个街头“小混混”,风云际会中一路成长为一代雄主的过程;另一条线,则是讲述在刘裕每个成长阶段的同一时期,北方所发生的各个大事件。等到第三章以后,刘裕北伐开始,两条线将合为一条线来写。刘裕波澜壮阔的一生就像辛弃疾词中所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本书书名也由此而来。

        本书记录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这三百年中,最精彩、最热血的百年时期,也对其前后的历史做了充分的交代。书中人物众多、故事紧凑,绝不拖泥带水!读完这本书,您将会对“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言《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然而熟系历史的人会知道这个所谓“七三比”还是稍微偏高了一点点,而且书中拥刘贬曹的个人立场似乎有点过重。本书万万不敢“望名著之项背”,但是尽可能做到持平之论。本书用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历史,精彩而不离史实。至于是体史实,或者是史实体,看官自有定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