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覆灭记之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网络教育覆灭记之二
        谈完正事,李玉略微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以周男的精明,立刻察觉出李玉的心思,起身告辞。周男离开公司后,赵女草草做出一份教育项目摘要。李玉看了一遍摘要,没发现什么问题,随手发给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让他们考虑该项目是否可行。教育项目的宗旨是为公司做广告而不是赚钱,目标是要让每个孩子都知道我们公司,并且深深地记住我们公司。

        几天后,技术公司公告成立教育集团,李玉跨过公司高管,亲自兼任总裁。又一个月后某天,周男公司股票开始异动,换手率高达20%,一直到周五收盘,公司股价累计上涨30%,换手率达到100%。当天收盘后,两家公司同时发出并购公告,也给出并购条件,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条件来给周男公司重新估价。因为股价在公告前异动,所以晚上8点,证监会下发监管函,责令两公司解释股价异动原因。

        自然两家公司的并购案成了社交媒体最热门话题。有好事者查出股价异动的罪魁祸首:一支私募基金和几个著名游资,在公告前花了几天时间重仓周男公司。对此社交媒体议论纷纷,认为是内幕交易,走漏了风声,所以股价才会异动。没多久,社交媒体上出现几份帖子:《怎么抓住这次并购机会》。其中一个逻辑最清晰的帖子这样描述:

        技术公司成立教育集团,毋庸置疑,肯定是要进入网络教育领域。一般大公司进入新领域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在自有业务基础上,自我拓展到教育领域。采取这种方式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招人、挖人,毕竟隔行如隔山。另一种模式就是并购,这个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要找有关教育公司谈判。想知道技术公司采取哪种策略很简单,看她做什么,怎么做。

        我们观察到技术公司并没有针对性人力资源计划,反而与这个教育公司密切交流,奇怪的是技术公司没有和其他教育公司有过多接触,而该教育公司也没有与其他投资机构接触。显然双方目标很明确。

        经过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两公司交流升级,券商团队、会计师团队、律师团队纷纷进场。这时候就可以肯定,两个公司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下面怎么观察两个公司谈判成功,准备公告,这个是我们吃饭的家伙,暂时保密,不过肯定都是合法手段外加逻辑推理。这种火中取栗的操作手法,首先要保证不违法、违规,否则肯定逃不出证监会的监管。

        后来,证监会也确实不了了之,因为那几个私募和游资的后台控制人都是“惯犯”,专门靠这个赚钱,怎么可能被抓住把柄?他们这种项目做得多了,很有一套办法。有些公司高管不明白这些机构的操作手法,还想透漏内幕消息和他们合作赚钱,可惜这种违法的项目他们肯定不会参与,就是前期有投入也会迅速离场。

        一段时间以后,两公司并购完成。李玉与股东和高管沟通后,卸任董事长职位,不再参与公司管理。公司把李玉卸任的公告和任命周男为教育集团总裁的公告同时发布。社交媒体上又是一通阴谋论,探讨李玉为什么这时候卸任。

        李玉卸任后就联合各股东、高管,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慈善机构,专注教育和医疗。很快,李玉就找到几个专业慈善教育机构,给偏远地区学校免费提供学校版的教育培训系统和学生版的手机。整个系统由主机和若干教育机器人组成,每个学生一部学生版手机。学生版手机与普通手机也没什么大的区别,就是装载了教育系统,可以针对个人进行个性化教育,还可以限制学生的各项活动,包括网络限制。平均下来一个学生要花去2千元左右。一年后慈善教育机构覆盖的地区基本都配置了这套学习系统,李玉总共花费200亿元人民币。

        小冯是宁夏某地学生,明年高考。教育系统对他测评后,给出两个选择:以他现在的水平想考上985基本没可能,要是留级一年,可以保证考上985。考虑到家境,小冯不愿意多上一年。教育软件给了他第二个选择,先考上211,到大学再补齐短板,考上研究生是不在话下。看了教育系统给他列出的学习计划,小冯直摇头,看来不用这套系统估计211也考不上。教育系统把他这一年的时间都全部安排好。每天什么时间睡觉,几点起床,锻炼身体,学习什么,多长时间,等等统统安排好。每个月系统评估一次小冯的进度和水平,再重新更新计划。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小冯还是选择相信系统,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学习内容。

        小冯算是学习比较拔尖的一批,大部分学生评估都是要多上一年高中。但是各家有各家的难处,还是有几个评估能上一般大学的学生,不愿意再延长高中学习时间,就和小冯一样选择明年高考。

        教育集团并入技术公司后,公司对教育系统二次开发,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一批教育成绩比较好的学校,对网络教育还是排斥。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相信学校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制作出一套教育应用系统,这个应用系统适合于任何教育场合。但是该系统只有教学功能,没有教学内容。学校和老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输入相关资料。系统会自动吸收这些资料,然后再现并提高学校的教学,减轻教学工作量。而手机版本的个性化教育特性也弥补了学校大班教育的不足。

        公司也不是很着急,慢慢在一些著名学校推广,而更大规模的应用在于机器人。该系统经简化后合并入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在任何场合下都具备教育功能。

        以前参加网络教育的老客户,公司折算课时后全部退款,并免费送一部学生版手机。因为全款退出,所以家长们也没大意见,手机也勉强收下,试着用用看有什么效果。本来没抱什么希望,结果看了测评后的学习计划,不管有用没用,起码能让小孩规规矩矩,于是大部分家长选择试用。几个月后,家长发现了学生版手机的好处,在圈子里开始传播。总算是给老客户一个不错的交代。至于系统更新,家长更是没有什么意见。

        一年后高考,偏远地区出了一些成绩不错的理工科学生,技术公司这套系统开始被家长和学校关注,加上那批老用户在其圈子内的宣传,更是提高了公司热度。第二年高考,偏远地区人才辈出,考试成绩突飞猛进,这可吓倒了教育界。公司在几个名牌学校的教育应用系统,经过2年的适应和改进,用起来也不错。基于此,技术公司逐渐被高考群体接受,至于幼儿教育则作为保姆机器人和手机的附属小程序逐渐扩大应用范围。

        公司对于教育系统定价极低,学校系统基本按学生数量2,000元/人配置,而单独学生版手机也不过500元一部。到了这种境地,以前那些大的网络教育机构基本都停业,一些为教育部门做网络系统的小公司还是活下来,而且活的很好。他们利用技术公司的教育操作系统与学校合作,特制出的系统更能适合教学经验十足的学校,又不失系统自带的基本教育能力。这些特制系统可能比技术公司定型产品还好用,毕竟那些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是有其内在核心教育方法。

        当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30%时,反垄断部门来公司质询。公司态度很明确,我们做这块业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教育本身。那也没办法,垄断就是垄断。按公司的想法,裁撤这个部门都没有问题,考虑到部门团队和售后服务,最后还是把教育集团分拆出去。

        周男来了个华丽大变身,带着自己的团队重新恢复以前的公司,连名字和商标都和前公司一样。周男感慨,糊里糊涂就起死回生。公司独立后,周男第一件事就是提价,以前不考虑盈利,现在是独立公司了不但要考虑,而且还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赵女重温了旧时的温馨,很快就把情绪抛之脑后。结婚是不用想了,以后什么时候想要小孩时找个优秀种子,也就那样了。由于没有家庭,赵女经常加班。小范围内,同事都知道赵女有个不好不坏的习惯,晚上加班时,偶尔喜欢找那些年轻“码农”谈工作。反正也不知道谈什么,那些小年轻也闭口不提。女人嘛,总是要做些女人该做的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