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土地的垄断与反垄断
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前与1949年后,农耕时代与工业化时代。
1949年前,先辈们围绕着土地的垄断和反垄断这个主题筚路蓝缕,繁衍了5000年。
三皇五帝时代是圣人时代。这些部落联盟首领都是科学家、教育家、管理学家,为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而后的夏商周是权力固化,形成氏族制或封建制的皇朝,真正开始了中国的农耕文明。这三个朝代的兴衰基本都是诸侯集团及其选定的首领之间为了土地和人口战争。到了春秋战国形式转变为诸侯的兼并,最后秦胜出一统天下,形成中央集权的皇朝。而同一时期的欧洲选择了一统天下的神权和封建制。
我们发现,中国从蒙昧时期演变到秦,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族群意识。三皇五帝时期,人们是以部落为基本单位,而部落首领不论以任何形式出现、有何特权,都代表着族群意志。族群需要保护栖息地、需要扩大栖息地,于是部落首领带领部落征战。而当族群意识到自身力量过于薄弱就选择联盟,而最后形成部落联盟首领。所以中国在历史转折点与欧洲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应该是由族群意识所决定。秦能一统天下,固然是秦比其他六国强大的多。但是如果六国能联合起来,秦也不能与其对抗。历史上也有对抗的时期。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最后六国为什么不能联合起来对抗所谓的“暴秦”?显然受诸子百家影响,整个族群厌倦了六国纷争,于是最强大的秦被选择。
自秦朝后,每一个大一统的皇朝都分为四个团体:皇权,皇族团体及以知识为纽带的团体两大利益集团,平民,边缘部族。整个皇朝的历史就是四大团体争夺利益的过程。经过若干年斗争中发展,皇族集团和知识集团胜出。这两个集团垄断过多资源,平民与边缘部族资源减少,皇权所控制的资源也减少,于是帝国开始衰弱。而往往自然灾害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帝国瞬间崩溃。
最典型的是明朝,明朝利益集团应该分成:皇帝(有自己的小金库,所以皇帝并不能纯粹地代表皇权),皇族,知识垄断集团(东林党是最大的),其他边缘集团如晋商,平民,以满族为代表的边缘部族。当旱灾席卷全国时,国家并没有力量救援灾民,而当灾民喊出“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揭竿而起时,国家通过加税的方式支付战争费用。这个过程中,利益集团的收益包括皇帝的个人收入并没有影响,却使得国家陷入恶性循环,最后被满清带领边缘民族入主中原。皇权,皇族、知识垄断集团全部被消灭。
这一点上中国与欧洲国家决然不同,欧洲的封建制深入人心,而中国的集权制深入人心,任何一次更迭都是饥民起义,或边缘部族崛起,皇权崩溃,而后利益集团相争,最后旧的垄断集团被消灭作为终结,5000年来没有例外。
满清入关过程中,各个集团的选择就很能说明问题。以晋商为代表的集团选择与满清合作,那么可以想象,有多少集团会选择满清而不是大明。这说明当明朝形成利益集团后,其他不能在明获得利益的团体就会有其他的选择。比如灾民选择李自成。
在中国历史演变这个过程中,三个短命皇朝值得关注:秦、隋、民国。这三个王朝都是通过妥协而建国的,旧的垄断集团仍然强大,所以没多少年就被新兴集团取代。民国离我们比较近,所以可以很清楚看出其中的组成。
我们发现朝代更迭的速度与垄断集团形成和发展速度有关,当所有利益都被瓜分,连利益集团都不可发展时,朝代便到了尽头。夏商周是六、七百年,秦以后是两、三百年,视利益集团成长速度。
这一段我想表达的是,任何阶层都有占据资源、获取利益的欲望。当利益被完全瓜分,某些团体再也不能获取利益时,人心将思变,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