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非洲精英的成功之路
这群美国精英刚移民到非洲,还没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无法开展工作。他们全都加入投行的私募风险投资基金,挂职董事总经理。投行在非洲浸淫多年,对非洲政商界都十分熟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投行认为,非洲商界大发展的机会来了,尤其制造业。既然投行这么认定,注定有一批企业会崛起,至于哪些企业会出类拔萃,关键还是看资本的支持。也因此,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争夺资本的青睐,其次才是市场。
这群精英背负家族使命移民非洲。他们的家族大多都有几百年的传承,最少也有两代人的薪火传递。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家族在他们儿童时就对他们进行严酷的训练。他们所学的东西比中国小孩多的多,但是没有中国小孩那么专业。奥数比赛他们可赢不了中国尖子生。
他们要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礼仪、待人处事,世界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及语言,各种生活、生存必要的知识。他们小时候都是在贵族学校上学。大学后就靠他们自己,他们都是美国最著名大学博士毕业,专业各不相同。他们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而不是靠家族。按他们的话说,靠家族的都是废物,只配享乐,不配为家族工作。如果他们和一个北京人谈川菜,你估计会以为他在四川生活过很久,比你还懂得多。总之他们会让你感觉到他们是自己人。
美国政府对从美国移民去其他国家审查极为严格,要交高额税金。这群美国精英到非洲后扣除费用,每个人也就只有10多亿美元。他们出资成立这只投行的私募风险投资基金,资本金100亿美金。通过投行操作,他们又借了100亿美金。这200亿就是他们起步的资本。
稍微熟悉周围环境后,他们的基金就正式开始运作。投行给他们列了个清单,有上百家遍布非洲各地的候选企业。于是他们分成几组,在投行员工的带领下,开始走访各地企业,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了解国家基本情况。
他们这次投资跟在其他地方不一样。在其他国家,风险基金一般主要投资初创技术公司,而且一轮一轮的投,一边投,一边选择淘汰。这次在非洲他们就只有一轮投资,主要投资传统产业,所以对企业和创始人的选择标准就不太一样。基本要选择那些创始人年纪比较大,企业经营时间比较久,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业。
经过几个月调研,他们汇总信息后就举办了几次有规模的投资会议,从中选出了二十来家企业,平均每家投资2亿美元。
据说一次投资会议期间,一个小企业主没被邀请,进不了会场。这个小企业主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卖光了所有的房子,也借光了所有认识人的钱。目前他已经山穷水尽,穿着最后一套笔挺的西服,鞋子虽然很仔细清洁过,还擦了鞋油,但还是掩盖不住灰尘和磨损的鞋底。他就守在洗手间外,期盼上帝能够保佑他。一个精英上洗手间,他上前粗野地阻拦,没有寒暄就磕磕绊绊地介绍起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理想。这个基金经理没有鄙视只有好奇。就在洗手间和他交谈起来,十分钟后基金经理就决定给他5亿美金。这个项目后来大获成功,那个柳暗花明的企业主也成为非洲著名企业家。凭这个案例,这群年轻人一举封神。
注资后,基金和企业家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公司推向股票市场。这些企业管理比较原始,企业管理团队还要费心把筹集的资金花出去更新设施、扩大产能、扩大渠道扩大、市场。于是私募风险投资基金便组建了管理咨询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这个咨询公司有各个国家的人,因为中国传统产业最强,所以中国人最多。
经过一年多努力,这些公司陆续在美国、新加坡、香港成功IPO。而基石投资者就是投行在美国设立的非洲概念私募投资基金。其中部分企业IPO后仍然缺资金,投行就帮他们在债券市场融资,还是那个非洲概念私募基金主要购买。
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风险投资基金基本从这次投资中退出。盈利应该在1,500多亿美元。至于那批企业,估计有那么两、三家会成长为巨头企业,四、五家会成长为优秀企业,其他的很难估计。
这些公司的成功上市使得他们成为非洲金融圈里的传奇人物,人生偶像。他们成就了几十家本土企业,也造就无数的千万、亿万富翁。他们专注于消费品市场,投资干脆利落,大胆心细。他们特别青睐贫苦家庭出身、性格坚毅、百折不挠的企业家。按他们的话说,从人生磨难中获取过深刻经验的人,才能应对未来的大风大浪。
非洲政界也开始关注这些金融精英。他们给企业带来资金,为当地创造就业,同时也拉动地方经济,带来区域繁荣。一些国家高层对他们青睐有加,甚至聘请他们作为经济顾问。经过几年的奋斗,他们算是初步融入非洲政商界,被认可为自己人。
目前他们能够控制1,500亿美元。预感到金融市场巨变将起,他们将少部分资金注入投行设立的非洲资产管理公司,用以私有化哪些在证券市场表现不好的企业。大部分资金投入皮特的项目,而皮特的项目也逐渐进入高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