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拿下广宁 (2 / 4)
刘茂遐从威虎关带回来的那些镇北精锐。。就有两千多人就分别安排在了这三县的荒僻之处。由杨家出钱打典,又用其他人的身份购置了大量的优质荒田,将他们安排在此。
就这些分散在各处的良田土地,加在一起就不下十万亩。足足消耗了杨家几乎一半的财力,要不是他拿出了最新的海盐晒制工艺,光是这养兵的花销,就能让杨家伤筋动骨。
在古代,养兵和普通人家每日吃个半饱,能活着就好可不一样。尤其是精锐之兵,不但要吃饱,好要有肉食,有足够的油水为身体补充,才不会将人练废。
光是伙食,这一个精兵,就同等于普通的一家四口。更不用说精良的兵刃甲胄,都是些耗费银钱的物件。
不说铁甲,光是制工精良,叠加数层的厚实皮甲,也都价格不菲。就这种皮甲都不能满足大申所有的军队,寻常行伍也只能选择绢甲和纸甲。就好像裴行俭这样从八品带刀捕正,若是家中有甲可以自备,等他再升了一级,做了那管理一府的总捕,才会有一身精工的皮甲。
现代人都知道,战争打的是什么?打的是综合的经济实力。
没钱,连肚子都吃不饱,粮草都跟不上,谁给你去当兵打仗?
没钱,连兵器都,别人精钢利刃,盾甲齐全自己手里木棍、粪叉,谁给你去拼命?
没钱,连抚恤都给不够,孤儿寡母的也活不下去,谁敢拿命去搏?
而且,这两千多精锐,只是作为底层军官。按照计划,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流民被送到这几县之地。
年纪尚小的,送到杨家从当地建立的私塾读书,年龄合格的则半屯半练。作为日后的主要兵源。
到时候,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这十万亩土地,尚且光秃秃的一片。想要有收成,也要等过些时日种下春小麦,到秋季再看能有多少产量。
他的系统里还收着高产的水稻和小麦种子,想必用不到一年就能自给自足,第二年就可以屯下一批战争用的粮草。
现在,负责这些人管理和军练的人就是太史慈。这不,刚刚出完殡,他就赶了回去。
不过,之后就要苏定方出马了。毕竟,太史慈属于杨家明面上的人物。。有些事情不能光明正大的去做,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