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与董卓的立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绍与董卓的立场
        引董卓入京,袁绍想要的,恐怕是要结束,这长期以来,困扰朝政多年的顽疾。他想要的,是利用何进铲除宦官,然后,矛头一指,再除掉何进,做一只黄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外戚与宦官,斗得你死我活,两派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建立一个,真正由士人主导的大汉朝廷,这才是,作为四世三公,门阀世家的袁绍,想要的结果。

        董卓为人贪婪残暴,不讲信义,当袁绍刚刚提出建议,就遭到尚书卢植、御史郑泰等人反对。但何进耳根子软,为人没有主见,禁不住袁绍忽悠,因此最终听了袁绍的话,派人联络董卓,召其进京。董卓接到征召,喜不自胜,立即率军入京,诛杀宦官,把持朝政,引发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明知道会这样,为什么袁绍还要如此做?让东汉王朝,山河支离破碎,让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世间黯淡无光。

        这一切,皆因为,天下格局,在东汉末年,有三股强大的势力,门阀士族、宦官和外戚并立,所以无法奈何谁?而袁绍属于士族,出身于四世三公的顶级士族,汝南袁家。

        由于当时宦官和外戚把持了朝政,士族只能靠边站。为了自己的利益,士族不甘心忍受排挤,处心积虑的想夺回权势。想要夺回权势,就必须得有机遇,最好的办法就是搅乱天下局势,浑水摸鱼,成为最后的赢家。

        何进也是没有脑子,听信了袁绍的谗言,引董卓入京,宦官们,自然会狗急跳墙,设下天罗地网,杀了何进,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而董卓入京后,又诛杀了宦官,而士族,自然而然,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势力,一时间风光无限,袁绍等人,也自以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开始计算下一步行动。

        董卓掌权后,为了巩固势力,稳定自己的地位,大肆拉拢士族,特别是对士族首领,袁家百般讨好,希望得到他们的拥戴与支持,董卓册封了袁术为后将军,又封了袁绍为渤海太守。袁家虽然接受了官职,但根本无意和董卓合作,袁家和士族,只是想利用,董卓来铲除外戚和宦官两个对手,他们目的已经达到,就会开始对付董卓,把他一脚踢开。

        一时之间,朝局变得动荡不安,各方势力把国家政权,拉扯的四分五裂,国家陷入了一片困境当中。

        自从大臣集团,在袁绍为首,带兵杀进宫廷当中,清除了十常侍之后,原来稳定的朝廷,变得分崩离析。皇帝逃亡,朝廷不能没有主子;国家不能没有君王。自然会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让天下安定。

        原本受到何进征召的西凉太守董卓,在宫外迎接到了皇帝,因为护驾有功,被朝廷授予太师,开始了,他的一步步计划,初露锋芒,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野心渐渐展现在人前,只等世人看清他的真面目,站出来反抗他。

        董卓窃据龙庭之后,显现出,边塞人的残暴和凶恶,只手遮天,任性妄为。他开始在朝廷当中实行暴政,对上,欺压年幼的皇帝,残骸忠诚的汉家老臣;对下,纵容人马,在王城当中,到处劫掠,抢劫珠宝,强奸妇女,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董卓的所作所为,把洛阳城,搞得乌烟瘴气,曾经繁华热闹的大都市。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有落寞,冷冷清清,孤寂无人的街头。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董卓会不择手段,在朝廷当中,只要敢于反对他的人,他都会一一杀掉,管你是谁?在利益面前,什么都是一文不值,佛挡杀佛,神打杀神,在董卓的心里,定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早在董卓进京之初,骑都尉鲍信,就劝过袁绍,趁董卓军马劳顿,未立稳脚跟,可以一网打尽。而当时,何进兄弟,都死在洛阳的动乱之中,禁军统领权,在袁绍手中,他完全有能力,将董卓扼杀在摇篮里,给自己去除隐患,扫清障碍,结果袁绍犹豫不决,只有错失大好时机。

        董卓知道袁绍,背后有四世三公的庞大家族,士族们的支持,不敢轻易加害;而袁绍知道董卓,手上有凶狠剽悍的西凉军,也只敢限于当庭辩驳,不敢有所行动,两个人就这样僵持着。

        袁绍这个人,性格上最大的缺陷,就是好谋无断,他的人生,注定是,一路给自己挖坑,一路被动地填坑。

        袁绍与董卓二人瓜葛很深,当初董卓,乃是奉何进一纸诏书,进京领命,便是袁绍,向何进进言,欲灭宦官,必将借郡守之力,故而走出了,引狼入室的第一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最后控制不住局势。

        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本身的利场,袁绍与董卓二人,成不了朋友,只会成为敌人,天下间,他们又会搅动,怎样一翻风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