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河间祭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灵帝河间祭祖
        家族宗庙,在曹操那个时代,人们看的特别重,当神明对待,大家都认为,故去的祖先,会保佑子孙后代,在天上化作星辰,看着他们。

        汉灵帝的家族宗庙,位于冀州河间郡旧宅,每逢初一十五,盛大节日,或遇天灾人祸,都会回乡祭祖,哪怕是这个天下将乱的时候。虽然汉灵帝,昏庸无能,他也想过,振兴东汉王朝,但面对巨大的阻力,由于能力有限,只能无力回天,眼睁睁的看着,朝廷这艘大船,滑入深渊,汉灵帝依然期盼奇迹出现,能够扭转乾坤,却只是白日做梦。

        这一切,都是因为,黄巾军起义,席卷了整个天下,迫使汉灵帝必须在党锢士族,和任由黄巾军坐大之间,必须做出选择,而汉灵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和士族和解,却也埋下了伏笔,士族比黄巾军更可怕,汉灵帝注定失败,却无可奈何呀。

        黄巾之乱,让士族看到了东汉皇权的虚弱,以及士族影响力变得巨大,实力的增长,就使得士族不再满足于铲除宦官,开始要求废黜皇帝,想要掌控朝廷,对汉灵帝变得虎视眈眈,随时想要反咬一口。真是狼心狗肺,完全不知道感恩,忘记了,皇帝给他们的恩惠。

        黄巾之乱后,王芬因为是天下闻名的士族代表,自然而然被任命为了,冀州刺史。王芬担任了冀州刺史后,准备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震动天下,树立榜样,就是铲除阉党,废黜汉灵帝。

        虽然是谋反,提着脑袋干活的事情,但王芬完全没有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不当一回事,不知是啥,还是毫不在乎,还不断给人写信,邀请其他士族参与他的大计。不懂得,人知道的越少越好,人多了,就会暴露他们的计划,传出风声。其中就包括曹操,而王芬作为士族的代表,自以为他的策划,天依无缝,却早已传得人尽皆知,注定功亏一篑。

        曹操当然会拒绝王芬的邀请,他可没那么傻,他拒绝的理由不是王芬干的事情是谋反,而是觉得废黜汉灵帝这事,成功几率太小,以他们的计划,不可能成功。曹操明白,只有不参与,置身事外,才能保护自己,安全无恙。做大事,不能急在一时,更不能草率而为。

        王芬的计划,是鼓动汉灵帝,回到河间祭祖,然后乘机发动兵谏,就能废黜了汉灵帝,政变成功,事后拥立一个,完全由士族控制的刘氏宗亲为皇帝,作士族的傀儡。成功后,王芬能够功成名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一切,都是由于东汉王朝,自从刘秀建国后,建立的是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特别重视丧葬礼仪,祭祀先祖。汉灵帝是要去冀州河间祭祖的,王芬等人,就可以利用汉灵帝到冀州的时候,找机会将汉灵帝干掉,扶持他人,不费车费之力。

        想法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计划是好的,变化却是活的。谁也不知道?前方的命运会怎样?王芬他们错了,看走了眼,注定自尝苦果。

        汉灵帝在咱们看来,确实是昏庸无能,可是人家又不傻,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轻易离开洛阳到冀州呢?虽然祭祖也很重要,但要看和什么比。王芬等人不明就里,人家曹操那可是洞若观火,听到他们的计划以后,直接否决,不参与!

        此时的天下,狼烟四起,白波军正威胁着京畿,张举、张纯的起义军,也主要活跃在幽州、冀州和青州,并且一路打到过渔阳,河间、渤海、平原等地。这场起义直到中平六年才被平复下来。

        天上掉馅饼的都是传说,但掉下皇位却可能是真的,汉灵帝的皇位就是这么来的。刘宏虽小,作为正牌皇室宗亲,乃是河间孝王刘开曾孙。由于前任老皇帝,荒淫无度,一不小心病死了,重点是没有儿子。大臣们争来抢去看谁都不顺眼,最后相互妥协,选择了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刘宏。

        冀州河间郡,成为了汉灵帝的龙兴之地,他把家族宗庙,看得很重,认为是祖先保佑,才降下这样的好处,天上掉个大馅饼。本是遥不可及的皇位,却突然轻易得到,要知道,多少人,让大地血流成河,白骨堆成山,也走不上这个宝座。可想而知,汉灵帝是多么的幸运。

        对于轻易得到的这个皇位,汉灵帝,格外珍惜,也不会轻易冒险。把荣华富贵,至高无上的宝座,拱手让给他人。

        王芬作为冀州刺史,想以盘踞在太行山脉的黑山军,四处劫掠为由,上书请求汉灵帝,起兵讨伐黑山军,并寄希望于,汉灵帝在河间祭祖时,以军事手段废掉汉灵帝。

        没有不透风的墙,汉灵帝在朝堂上,听到了风声,虽然祭祖很重要,但小命更重要,他就是不离开洛阳,以不动应万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