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天桥 (3 / 4)
原来陈启泰从国子监出来后,就直接来到汇文客栈。他听说汇文客栈内人才济济,虽不是社会名流,但是有能力之人是大有人在。今日陈启泰得遇杜云成,是其人生道路上一大事。陈启泰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曾是前明大学士,官拜吏部尚书。后家道中落,直至陈启泰考中进士,家族才逐渐兴旺起来。
杜云成也是彰德府名士。十岁左右就熟读儒家经典,后来专门从事宋明理学研究,终成一理学大师。首次会面,杜云成就敢收陈启泰为师,一是为同乡之谊,二是为子入国子监探听虚实。
杜云成、陈启泰结下师生之谊后,两人便一同前往润德酒楼吃酒去了。
简文哲看到陈启泰拜杜云成为师后,心想早日我也能拜杜云成为师的话,岂不快哉!木头看到简文哲在神思,特意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那两位爷已经走了。”
简文哲这才晃过神来,也无多想,就上楼去了。
自那日后,简文哲就更加努力了。每天除了要读书以外,其他的工作就是写写文章,找客栈中的客人聊聊修学之道。他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应当向多人请教,多学习,这才能成为一代宗师。
思来想去,想起一篇文章来,即彭端淑的《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3,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默默诵读一遍后,简文哲就下笔写下四个字:治学之道。
第二天一大早,简文哲就到国子监门口,以等候陈启泰的到来。谁知那天陈启泰与杜云成喝酒甚欢,竟睡过头去,忘记了去国子监上班的事情。
简文哲失望地回到客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