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惊变 (1 / 2)
光绪二十四年秋,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后,宣告失败,举国震惊。
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份子。闻知消息后,康、梁二人先后逃到日本,开启他们的流亡生涯。而参与变法的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被清廷逮捕,并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9月28号)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事情发生后,大清国的知识分子如同受到晴天霹雳,对清政府恨之入骨。再加上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如同一块块巨石压在老百姓身上,百姓们苦不堪言。对于当时的老百姓而言,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使他们麻木了。麻木之余,老百姓还得坚持生活,靠做苦力来谋生,以求换来苟且的平安生活。
生活中总是处处充满着无奈,但是身为人,置身其中,又不能将其抛之脑后,还得一天天地去劳作,去生活。祈求的安稳生活不容易,只得一天天地熬下去,也许熬下去才有希望。
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勉强苟活于世间。
戊戌变法失败的消息,先是在北京城传遍,随即如疾风骤雨般传遍全中国。一时间,全国各地满城风雨,各种各样的不安在一个个城市中流动着。
简文哲是一个落地秀才,由于家中尚有余富,漂流在外,必不担心钱财问题。他一直对徐霞客敬佩有加,也想与他一样遍访全国各大山川,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可能是觉得与徐霞客身处时代有差别,但是都是乱世。古来有言:乱世出英雄。
在得知戊戌变法失败的消息后,不由得简文哲心头一紧,一时竟语凝噎,哭将起来。随他一同随行的书童木头见状,便劝将起来道:“少爷,何必为此而哭呢?事情既然是已经发生了,也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的是不是?”
“你懂什么!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朝廷这样对待革新派,怎不让人伤心落泪,一代人杰,正值大好年华,没想到却落得这个下场。可惜!可怜!可恨!”简文哲向木头说道。
“少爷,你说的这些我自是不懂。但是我们身处在北京城天子脚下,这些牢骚还是回到客栈再发吧!”木头劝解道。
“说的也是。家父来信说济南府孟衡昌孟大哥此时正在北京,好像在与洋人做什么生意。我们抽个机会去找找他,以聊聊当前世界时局之变化。”简文哲讲完后,心情已好许多,二人便先乘坐马车来到客栈。
客栈名为“汇文客栈”,是徽州富商于乾隆年间集资修建而成。古来商贾皆以修建会馆而闻名于世,在全国大大小小的会馆数不胜数,京师的会馆也是甚多。会馆是各地商人在某地的联络点,往往有些事情商人自己不用出面处理的,皆交到会馆联络人手中去办。每逢遇到重要事情需要东家自行处理的,东家便乘马车赶往北京会馆内,商议处理事务。而汇文客栈的出现,则是对这一传统的挑战。一般而言,富商巨贾是不会修建客栈的,客栈也就是说是小的会馆,是与会馆规格有一定差距的。多年来,汇文客栈的存在,一直是会馆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这样的客栈,也是针对一般的富商子弟,开销不大,设施齐全,日常所需也是应有尽有。
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简文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理想去处。
简文哲在汇文客栈的居所,是一简单的两居室,房间已经足够他与木头二人居住了。他每每穿梭于客栈之中,看到客栈中人来人往,而后设身处地,想想自己境地,无奈中又多出几分唏嘘。
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客栈中喝茶聊天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聊天人群中,多为社会中层,偶尔也会有达官显贵出身于此地。对于客栈中的伙计,这会儿是最忙的时候。他们提着茶壶,来往穿梭于每个客桌旁边,向每位客人倒茶。有时客人喜欢,他们也会去表演功夫茶。
这会儿距离戊戌六君子被害,已经过去半天的时间了。众宾客开始议论纷纷,聊起这件事情来。客栈主人马老板此时已经在客栈大门内贴上“莫谈国事”的字样,但是宾客们有些并不理会这些,仍旧谈下去。
马老板看到这些,心中甚是焦急、忧虑。想着这要是惹来了官爷,这是要杀头的。何况正值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尽量少惹一些事情为好。而后,马老板来到客厅正中间,拱手施礼道:“各位各位,承蒙各位光临本店。无奈本店是小本生意,诸位还是莫谈国事为好,马某在此谢谢各位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