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好手段不愧掌墨师 真慧眼大胆老红军1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回 好手段不愧掌墨师 真慧眼大胆老红军1 (3 / 3)
        也许有的八零后九零后未必知道粮仓,见过粮仓,待窗外的风略加描述。

        这里说的粮仓,并不是国家粮食储备机构里那些可容千万吨粮食的仓库,而是川北农村几乎家家必备的“走入式大木柜”。这个“大木柜”高约七八尺,进深五六尺,长八九尺,也有一丈以上的,视家中房间大小及需储藏粮食的多少,尺寸可以走展。(注:走展,即变动。)

        粮仓全木结构,多四柱落脚,也有六柱落脚的。所谓落脚,就是落地的意思。四柱落脚,就是有四根落地的柱头。那柱头是小水桶般粗细的柏木,长宽的主料皆是粗大的柏木方。装板是寸二下锯的厚柏木板。正面的装板是活动的,可以很方便地拆卸拼装,便于装取粮食。粮仓内可分隔,便于容纳各种粮食。一般来说,粮仓应能容纳那家人一年打下的粮食。内部钉些铁钉,可悬挂如腊肉,香肠等,都是老鼠最爱之物。

        那几天,几个喜欢木工活的小伙子,一有空闲了,就去看王掌墨师做活路,开口必恭恭敬敬地称呼“王掌墨师”,趁机讨教些木工活的技巧。在那几个爱好者的眼中,看王掌墨师做活路,简直就是观看精彩的表演了。

        有年轻的看官不理解了,做做木工活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回家上网呢。其实不然,一来嘛,年纪大点的大约都记得,五六十年代,街边来了补锅匠,补碗匠,一定会吸引来一大群小男孩子,当然也杂有几个扎翘纠纠的小女孩。那些补碗补锅的技巧,很能吸引小孩子们的眼球,不听到妈妈扯起喉咙喊吃饭了,是不会回家的。二来嘛,荒山野岭,也没有任何娱乐消遣的地方。三嘛,知青们可趁机学点手艺,是可终身受用的,而那“互联网”,也许还没发明出来呢。

        知识青年们爱看爱问,明摆着有“偷艺”之嫌,谢克更得“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利,看和问的机会更多些,自觉受益非浅。

        人与人不同,与谢克一起改锯的白鹤,则对王掌墨师的表演熟视无睹。歇气的时候,谢克靠拢去摸这弄那,问东问西,能帮忙就帮忙。白鹤则走到院边,昂首挺胸,对着黑石窖“啊——啊——”地长声吆喝练气。

        王掌墨师对知青们的“偷艺”,非但一点也不在意,甚至还很乐意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和许多老年人一样,王掌墨师很乐意和富有青春活力的知识青年们交谈。有次王掌墨师还让出马櫈,亲自指导谢克“清缝”。也许在他老人家的心目中,能非正式地传授一点点手艺给这些远道而来的年轻人,使他们多一点谋生之道,是善莫大焉!

        王掌墨师年纪大了,精神气力自然远不及年轻人,但他却以力度的准确精巧取胜,一斧一刨都恰到好处,没一点多余。在毛手毛脚的小伙子们看来,王掌墨师的动作很有些慢吞吞的,还常常坐下悠闲地卷叶子烟,和看热闹的小伙子们闲聊,几天下来,却打好了一大堆木器,圆的滚圆,方的四棱上线,件件都象漂亮的工艺品,真是又快又好,令观摹者们十分叹服。反观初学木工的知青们,有时为了“拼”接两块木板,清那条“拼”缝,花了小半天,累出一身汗,还不一定巴实。

        不过,对于王掌墨师“敲仓避鼠”之神技,知青们多半心存疑虑,是不是安装了什么精巧的捕鼠机关?

        看官们也许还记得,前面讲到黄草坡和大小牛肩包之间仅隔一条并不宽大的沟,却是两种树木的分界的疑问。

        就是王掌墨师,帮助谢克解开了那两个问号。

        王掌墨师说:“啥子黄草坡?那叫荒草坡!”

        至于为什么一条小沟,竟成了两种树的分界。

        王掌墨师说:“你去问李志佩,就是你们叫佩爷的,他最清楚。”原来王掌墨师的辈份,和佩爷一样高,且还年长许多,故他直呼其名。

        佩爷可是一个传奇人物,听在下慢慢道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