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回 制蚕种小伙识新友 隔板墙姑娘听故事1 (4 / 8)
知青谢克拿回可是大大地出了个风头。
那是一面约三四十度的荒坡,之字拐的小路两边长满了野草和稀稀拉拉的小灌木丛,没有地,当然更没有人家。
很远就看见那个四合院中,两棵高大的柏树伸出房顶,伸向天空。
组长掏出一把铁匠铺打的那种铁片片钥匙,一通一扭,院门上那把古人发明了上千年、外形像一把小石锁的铁锁弹开了,随着双开的大门发出的吱嘎声,谢克看清了院内的景物。那是一个四合院,三间正房,左右各三间厢房,天井里铺着整齐的方石板。那早就看见了的两棵大柏树,左右对称高高耸立在院坝中,更引人注目的是树下的大方石台。两个石台左右对称,谢克走过去丈量,石台齐腰高,一π宽,一π半长,四角是棱角分明的雕花粗大石柱,四面镶嵌着有精巧的花卉浅浮雕的、足足一卡厚的石板,显得颇为精致。(卡:五指张开,大拇指指尖与中指或无名指指尖之间的最大距离。)
大柏树至少应该有一百多岁了,胸径几乎要两人才能合抱,抬头望去,几乎高耸入云,加上那大气精美的石台,小小的四合院里顿时有了些仙风道骨之肃然之气。
大巴山的一般人家,院子里有大柏树是很常见的,但很少有如此精美的石台,据此,谢克认为这里可能曾是一座什么庙宇。三开间的正房高大宽阔,应该是正殿,谢克依次看过去,里面空空的,没有什么泥菩萨,一间房的角落里堆了刚刚背来的杠炭(杠炭是采用特殊工艺烧制的木炭,与木炭的区别:无明火,无烟,发热量更高,燃烧时间更长)。
刘组长临走,谢克送出门。刘组长指房后高处里许外露出的一角屋角,告诉谢克:“那是一间小学校,若有什么一时之急需,可向那儿的老师暂借。”
天色渐渐暗了,刚才有些热闹的小院子静下来。这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小院里,只剩下五个年轻人了。
谢克知道,又一段几乎是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左边第一间厢房是厨房,另外两间当了他们的寝室。厨房里居然有锅灶水桶石水缸,连小桌小凳也一应齐全,却没有一根柴。张大山自告奋勇去挑水,说组长已经告诉他水井在什么地方了。剩下的三个小伙子去附近的荒草坡里拾柴,李清明当仁不让主动留下收拾厨房用具。五个人一番通力合作,好歹解决了当天晚上烧水吃饭的燃眉之急。
右边三间是连通的制种房,当时还空着,要等几天蚕种才运来。
第二天吃过了早饭,谢克留下了最年幼的王孝武和李清明看屋,顺便打扫房间,自己和张大山李忠世到山顶上的那片黑松林中去打柴。
莫看谢克绰号蛮子,其实心很细,得留人看家,姑娘就不去了,再留下那个还未成年的小崽儿相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