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睡梦中遭遇暴风雪 屋檐下见识好手段2 (4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回 睡梦中遭遇暴风雪 屋檐下见识好手段2 (4 / 7)
        后来见有人著文说,猪的智商不低,可训练后用于稽查毒品等,窗外的风很以为然。——那更是后话了!

        ****

        故事还是回到冬雪之夜的火塘旁。

        风还在刮,雪还在下,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已经持续了两天两夜了,那风时疾时缓,那雪时密时疏,却一直没有停歇过。院坝里已积雪盈尺,房后山林中不断传来“咔嚓咔嚓”的脆响,那是树枝不堪大雪重压,折断了。目力所及之处,灰蒙蒙的天空和白茫茫的山野连成一片,像一个混沌未开的世界。

        在重庆哪里经历过如此的寒冷,知识青年们的衣裤都是从重庆带来的,并没有因为地区的不同气候的差异而有所增添。大多数同学身上都空心穿着那件下乡时统一发放的短蓝布棉衣。所谓“空心”,而是指棉衣和内衣之间是空的,且那棉衣又非量身定做,多显得大而空。下身就更单薄了,也就单裤里加一条统绒裤之类,那样的衣着在重庆过冬差不多,要抵御大巴山摄氏零下多少度的严寒,就很有些勉为其难了。

        聂家沟所有的房屋都是薄薄的木板墙,加上房顶,一共五面透风,踩在泥巴地面,会感到冷气上冒!真是五面透风六面透寒了!室内温度似乎比野外也高不了多少。烤火房里暖和些,一是它夹在其它房子中间,不太当风,二是从早到晚,火塘中又燃着火,所以下雪以来的几天里,除了睡觉,知识青年们都呆在那儿。

        晚饭后,火塘边的四条矮长凳被先到者挤满了,吃饭坐的高长凳围成了第二排,实在没座位的,就到隔壁的李能仕大叔的火塘边去了。

        火塘里正燃烧着一个原本比火塘小不了多少的大柏树疙兜,那树疙兜燃烧两天了,现在只剩下小半边,于是又加了几根青杠树棒。

        那个大柏树疙兜在厨房后的草丛里好久了,本来说是要留到大年三十晚上烧的,现在等不及了。大巴山老林边的山民有个习惯,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火塘里一定要有个大树疙兜燃着,树疙兜越大越好,燃烧的时间越久越好,以期盼来年的日子会红火些,杀的肥猪也大些。

        塘火很旺,但也免不了有催人泪下、使人咳嗽的烟雾。且那烟时时随风改变着方向,一会使左边的烤火者泪流满面,一会又把右边的几个赶得慌忙向后躲闪。

        柴块的搭放很有技巧,首先应保证中空,“人要实心,火要空心”嘛,柴块还要舒密适当,过密则通风不畅,烟更浓,过舒,空气倒是流通了,但柴块之间相互烘烤、协同燃烧又差了。但无论怎样搭放,刚加入的湿柴块都要经历冒烟,烘干、燃烧的过程,要在烟熏中等待,真正没烟的时候很少。

        总有性急者等不及,总有人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传火手。于是火塘边那把大火钳被挣来抢去,有没抢到火钳的,干脆直接用手抓起柴块摆放起来。

        通江话很怪,烧柴,烧荒都可以说,唯独不能说烧火,要说传火。知识青年们不知就里,先总是说烧火,老场员们便讥笑道:“我家烧火烧不燃,你家烧火是祖传!”

        后来才知道,原来通江话里,烧火竟特指公公和儿媳妇通奸,是很丑的怪话!入乡随俗,知青们慢慢也改口说传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