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山崖下笑看牛儿石 密林里初试缩骨术1 (3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回 山崖下笑看牛儿石 密林里初试缩骨术1 (3 / 7)
        那水牛的屁股上,有明显的几小块砸痕,据说那牛常夜里外出偷吃秧苗,被山神爷打了。此石叫牛儿石,为兴隆十景之一,牛儿沟因此得名,顺带连兴隆场也叫牛儿沟了。

        说来也许有看官不会相信,聂家沟的知识青年,也非人人都见过那牛儿石!便是附近居住了十数年,竟也有不知道的!(故事见后)

        毛永福介绍道:“若顺牛儿沟下去,因溪水流经一颇为壮观的大石板,牛儿沟便改称石板溪了。”

        石板溪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后面的章节自然也会讲到。

        知识青年们沿去牛儿沟上行数里,有一个坡叫黄草坡,由此而上人烟更为稀少,整条沟东边侧,是一匹陡峭陡峭得象一面屏风似的大山,因仅一户聂姓人家居住,故那户人家的主人被人称为“聂半山”。狭义的聂半山是人名,广义的“聂半山”就是那匹屏风似的大山。由此以上,牛儿沟改称聂家沟。

        看官们不要以为那人既被称“聂半山”,连山沟、林场也因他得名,他家必是像《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一样家大业大,地广田多。其实那半匹大山陡峭异常,许多地方是直立的峭壁,耕地很少,田则一分也没有,在地平面上的投影恐怕只是窄窄的一绺,而聂半山家嘛,则房不过茅屋三间,人不过父女两个,土改时也仅定为中农而已。

        至此,知识青年们已进入聂家沟林场了,不过离他住的地方还远哩,还够得爬。

        小路在流水潺潺的小小的水沟两边跨来跨去、步步升高。路旁植被极为茂盛,行者须时时拨开挡道的杂草荆棘才能迈步。年轻人们正走哩,前面山崖下出现了一长绺黑幽幽的松林。松林紧傍山崖,上半天的太阳都被高高矗立的“聂半山”遮挡了,阳光见得少,树冠又相交相拥、更显遮天蔽日。那些松树也不知有多少岁了,粗大的树干颜色褐中带黑,背阴面近根部还生有青苔,针叶也绿得发黑。

        只见树上藤蔓飘垂,树下荆棘丛生,一进林中,顿觉眼前一暗,似乎天已黄昏。

        因松黑石黑光线昏暗,故人称黑松林。

        白天尚且如此,若是夜里单人独行,难免风声鹤唳、步步惊心了。

        且说一行人穿过黑松林,跨过水沟,是一弯几乎密不透风的荒地,地边立着两棵高大的梨树。树上结满了拳头般大小的深褐色的梨,显见是熟透了,许多撒落在树下的草丛中。城市中很难遇到可以随地捡梨的,年轻人们忍不住,纷纷俯身拾起,要饱饱口福。

        小波洛捡了一个大的,用手掌擦了擦,张口就啃。

        “哎呀!好硬!牙齿都梗痛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