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早有蜻蜓立上头 (2 / 2)
其实刘元能够推测出于东的来意,也知道于东回去后会掀起什么风浪。可他不在乎,刘元在于东面前刻意的流露些许马脚,也是在试探上层的态度。
当然,以刘元如今的能力,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社会地位方面,对他而言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只是担心,道法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类型,虽然与华夏古文化有丝丝缕缕的联系,可毕竟与现代社会的思想潮流相悖。况且,我们党一向是坚守唯物主义的,如果两种思想在融合过程中对社会造成冲击就不美了。
刘元毫不怀疑我们党的胸襟和眼光,当他们发现了道法文明的高明之处后,一定会勇于接纳,勇于尝试。但是他们毕竟现在还对道法文明一无所知,刘元需要控制住节奏,一点一点的让他们了解接受,况且,他自己也要挑选一个合适的合作对象。
因此,刘元自于东离开后,不顾三爷他们的担忧,就又闭了关。他陪于东这几天可是大有收获。
于东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男,本身又是从事科研工作。因此俩人闲聊时,经常会争论一些男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像是机械、军工、能源、国际关系之类,天南海北,无所不包。
别的方面俩人可能都是互相吹牛,男人嘛,这种话题总是能引起共鸣,互相不服。但是在针对科技应用方面,于东是吊打刘元,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当然,两人在争论过程中,刘元肯定是不认输的,驴死不倒架。但是刘元私下里还是认真思考于东的话语的,还真别说,对他钻研的道法文明与科技文明相结合的这个课题来讲,启发相当大。
打个比方,本来刘元的思路是这样。以呼风唤雨为例,按照洪荒精英修士的方式,能达到呼风唤雨目的的有两种手段,一种是神通,这个前文说过,是傻瓜操作模式,好几条大道中已经有现成的模型,输入灵力,调用即可;另一种则是纯正的道法,具体的操作模式如下,产生呼风唤雨的意识,调用体内灵力设计模型,勾连外界灵力将体内模型映照在大道上,大道反馈结果。在调用体内灵力设计模型这一步,这个模型有无数种设计方式,仅仅代表风和雨的灵力运行方式就有千百种,而且功效各不相同。刘元计划像洪荒的大能一样吃透代表风和雨的大道理念,然后再用现代文明的手段或者方式表现出来。这是道法的路子,不是神通的路子。
而通过与于东的聊天,他意识到自己忽略的地方,就是说现代科技文明最先进的理念是模块化,共通性。不同的流水线上同时生产不同的零部件,然后可以装配出许许多多相同的机械。那么换到呼风唤雨上,他没有必要去把代表风的三千六百种灵力运行方式都学会,刘元只需要搞懂最普及化的,设计难度最低的。现代文明不需要煞风,更不需要贔风,只要能代表普普通通的风就可以,你可以再设计一个调节强弱的模块,这样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刻画成法阵,输入灵力,道法风扇就出来了。
刘元想通这个关键,很是兴奋,所以急急忙忙就去闭关,决定要充分发扬现代科技文明的先进设计理念,吊打洪荒的乡巴佬。只是没想到,闭关不到三天,刘元就黑着脸出关了。旁人不敢问,杨兰却是不怕自己儿子的。
最后在杨兰的追问之下,刘元支支吾吾的说,他发现道法文明中有一门符篆学,虽然威力不高,但是挺适合现代文明的,关键是设计理念也挺有共通点。他打算休息几天,然后好好研究一下符篆。
刘元虽然闹了个乌龙,却是认真了许多,鸿钧传递给自己的信息浩如烟海,若是没有端正的态度,很容易沧海遗珠。想那洪荒世界多少年的文明历程,现代科技文明又才多少年。决不能因为文明类型和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小瞧洪荒。
经过数日的反思,刘元端正态度,认真学习符篆。钻研进去之后,他才发现,原来符篆与法阵是相通的,道法文明更是将模块化做到了极致,他们设计了最小的模块-符文。符文与象形字类似,不同的符文有不同的含义。只不过符文是四维的,就是说每一个符文都代表了在一个时间段内灵力的运行方式,每一个符文都包含了生与死,出现与消失,意思就是当一个符文被画出来时,使用结果是已经注定了的。很奇妙也很震撼,四维符文,有一种因果律的概念在里边。
符篆和法阵的最小构成单位就是符文,只不过大部分洪荒的修士都无法发挥出符文真正的力量,所以才让符篆和法阵沦落到辅助的地位上。想想通天的诛仙阵图可以灭世,再想想老子的三清符可以幻化三位圣人,就可以明白符文究竟可以承载多大的威力。只不过,洪荒的修士大多没有学到家,才让符文沦落到安宅招财的小道上去。
刘元这一研究就入了迷,忽忽就是数月。
直到有一天,杨兰实在是忍不住了,拿出儿子给的小铃铛,一摇就进了地府,也不管目瞪口呆的刘展云和刘永强俩人(俩鬼?),冲进刘元闭关的地方,踹开房门,揪住耳朵就往外拖。
然后,于雪跟刘元就是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见了第一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