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净仙茶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净仙茶 (1 / 4)
        时间一晃好几天过去了。

        洛涵炒制了几斤茶,用几个竹筒装上。

        竹筒是罗阿海南特别制作的,用的是直径十厘米左右干透的老竹,经过修整处理之后,外表光滑已经没有了太多原始粗糙的感觉,而老黄的竹皮上陈旭还用烧红的铜锥烙刻上“净仙茶”三个行楷的简体汉字,而竹筒的其他部位,也用青铜锥烙上几根细竹和几片竹叶,同时还刻上一两句诗词。

        或是:香分花上露,泉从石上出。

        或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或是:直输华露倾仙掌,浮沫春磁破白云。

        这些诗句都是先贤们写茶的,对于古文化十分了解的洛涵来说也就记下了些许,

        装满了茶叶的竹筒塞紧盖子,瓶口还用鱼胶密封好,免得路上下雨之后漏气,导致茶叶散失香味。

        作为一个后世人,洛涵深知商品外包装的重要,一块钱的货用十块钱来包装,就能卖出一百块钱的价格,因此为了让这些茶叶看起来有档次,有仙气,而且并不是普通的树叶那么简单,于是他绞尽脑汁之后制作了这几个在他看起来仍旧粗鄙不堪完全不上档次的竹筒,但这些竹筒落在老方眼中,那就是巧夺天工的东西,铁匠出身的大牛也不得不佩服这一手制作手艺。一截简单的竹子,就这样在洛涵手中变成了一件精美而神秘的艺术品。

        而即便是见过世面的老方,也被洛涵寥寥几笔的创意惊的目瞪口呆,铜锥烙烫出来的竹子和竹叶歪七扭八完全失真,在洛涵看来完全无法忍受,但老方却瞬间惊为天人,特别是铭刻上净仙茶和一句诗之后,老方已经对年仅十多岁的洛涵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这些字词虽然他看不懂,但却听得懂,虽然听起来很古怪,但每一句表达的意识却带着一股自然纯和的仙家气象。

        而此时天下百家争鸣,老子创立的追求大道自然的道家虽然并不特别显山露水,但在民间的影响却相当大,诸子百家几乎都受到其影响,而以八卦易经理论和道家思想为基础,诞生了另外一个玄学流派,那就是阴阳家,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就是齐国稷下学宫著名学者邹衍创立的“五行说”,此时已经获得广大认同,秦始皇废周而立秦,就是凭借这个五行轮回的借口,以水德代替大周的火德,是秉承天意之举,是五行轮回的必然,因此大秦立国之后,秦朝的服饰便是以玄为水,的玄服为最高,也就是黑色。

        而正是因为阴阳家和道家在朝野的影响巨大,许多人直接就隐居深山辟谷练气钻研黄老之术,打坐炼丹寻找稀世灵药意图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秦始皇自己就算是其中一个,如今正被一大群阴阳家家医家的方士游说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茶叶这种能够凝神聚气健脾强身的东西出现,加上竹筒上刻上的这些仙气十足的诗句,恐怕只要一出现,肯定会引起许多人趋之若鹜的追捧。

        再制作这些竹筒的时候,并没有避开二人,无论是加工炒制茶叶还是制作竹筒,都让他们看的清清楚楚。

        茶叶这种东西一旦出现在市面上引起追捧,肯定很快就会有人去寻找制作出来,想要保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独食吃不了,而洛涵也没想着要吃独食,而是觉得应该有一大群人把茶叶这个市场很快炒起来才行,要炒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要让茶叶真正成为大秦帝国的一个支柱产业,让高高在上的秦始皇看到茶叶的好处,不光是养生的好处,更要看到它为国家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那些收入高的人才能把手里的钱在这些无关生存的地方花出去,让钱币流通起来,普通穷苦农民更能够通过种田以外的途径来获得收入。最为关键的是匈奴那边的市场才是洛涵的终极目标。

        后世有句话叫无农不稳,无商不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