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国—北皇 (2 / 11)
或是想推二皇子高宗祥上位,做那扶龙之臣,又或是暗中搅水,想让这北国局势更加混乱,从而居中崛起。这种苗头自然是瞒不住那座朝堂,有心未动者收起了手脚,坐看事态发展;老顽固或是先皇系的保皇派则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加紧安排准备,意图不日推举高仁祥上位登基,另一方面派出眼线瞭望浮梁边关,防止二皇子真有心夺位。
然而二皇子高仁祥的举动却出乎众人意料,反对派看他掌守六成边军,自觉道谋相合,愿推他上位登基,保皇派也认为他有心谋反,对他千防万防。然而回京的说客却说并未见到高宗祥本人,只是在他平时的住处留守了七八个时辰,多番询问无果后才自知高宗祥无大争之心,就此回京传信。
高仁祥登基当天保皇派多番防范下,并未见高宗祥出现。高仁祥也在众多门阀拥趸的支持下,成为新任北皇,定年号为新仁元年。所有人都认为一切皆已尘埃落定,朝堂上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势力党争。
浮梁之战十二载也就是新仁元年的第二年,变故出了。
西北三郡旱灾,遍地饿殍,真实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惨像。灾情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传到了各大门阀,也传到了北国新皇高仁祥的案牍桌上。随之而来的还有北部边关的加急军情,胡凉部族叩关了。
刚上位一年不足的高仁祥在手下仕官多番帮助才熟悉了大小政务,就碰上了旱灾和敌袭这样的国情大事。
并没有丝毫处理经验的他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就被多位大臣上奏催策,于是这一日的早朝在朝臣的多番争论和新皇的身体抱恙下落下帷幕。然而灾情和敌袭并不会随着朝会的无果而休止,明眼人都知道如果登基未足一年的新皇再不作出决策应对,那么本就根基未稳的他失去西北三郡民心后只会越来越不得势。
事出第二日新皇多番思索无果后在仕官的建议下找到了前朝阁老杨佰崂。阁老杨佰崂本是前朝重臣,颇得先皇器重,本身也是与李家一般的高家忠臣。先皇逝去后,杨佰崂自觉高仁祥和高宗祥都是先皇子嗣,不好在两人之间择主帮持,于是在那座朝堂上话语权极大的他以年纪过大为由选择了功成身退。然而如今形式紧急,朝臣混水观望,新皇无力主事,一把老骨头的他也只得再度出山救火。
事出第三日的朝堂上,杨佰崂拿出了前朝老臣该有的稳重与处事能力,本身威望够重的他迅速压下了朝堂上大多数非议声,并传旨控制坊间传言,先行压下了一切动摇新皇统治的流言蜚语。灾情一事也初步在附近郡城出库赈粮到了灾患三郡,另一边也借旨点将去往北部边关第一时间挡下了敌军攻势。
局势初步缓解下来了,但是登基后的第一次“业务考核”彻底撕破了新皇的脸面。
观望的朝臣中保皇派希望看到新皇雷霆手段镇压局面,扫去一切反对声,以最强势的姿态俯临这北国朝堂,继先皇意志壮兴高家。反对派则是希望看到如今这个局面,借机搅水,就算扳倒新皇无望,也能从中打击敌对门阀。
如今新皇下到求臣的局面让不管是保皇派还是反对派内的所有朝臣都彻底明白了新皇的不堪。
兵是兵,将是将。兵之所以为兵,是因为只需要做好战场杀敌的本分事。将之所以为将,是因为不仅需要魄力服众,更必须有能力去带领部下在情况复杂的战场上破局制胜。而臣是臣,皇是皇,臣之所以为臣,是因为只要凭头脑去谏奏辅助帝王,为帝王分忧。皇之所以为皇,是因为皇治天下之土,当有帝王术治群臣,有责有力治民治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