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陆纳解围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陆纳解围 (1 / 2)
        大约半月后,便到了太妃寿辰,此时已是太元十二年七月(公元387年),孝武帝在含章殿大摆宴席,宴请诸宗室皇亲、贵戚、大臣,为太妃祝寿。

        酒过三巡,太妃拿起酒杯,“今日大家前来含章殿给我祝寿,老身真是欣慰啊,不过老身还要一件事放心不下,那就是先帝曾看见过一幅谶语:晋祚尽昌明,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比老身更明白,为今之计,老身看不如陛下千秋之后传位于琅琊王,等陛下诸子成年后,琅琊王再择一立之为太子,如此国有长君,必延晋祚,老身便也无遗憾了。”

        李太妃眼睛看不清楚,可这心里却是明白的很啊,如此出其不意,打了孝武帝一个措手不及。此话一出,原本热闹嘈杂、门庭若市的含章殿突然鸦雀无声,李太妃似听得众人屏住呼吸,不敢妄言,转脸望着孝武帝,“陛下,你意如何?”

        孝武帝一来毫无准备,二来如若违背母意,必触其怒,别说尽孝了,老人家的寿宴恐怕都要不欢而散,加上此时早已三杯酒下肚,便带着醉意回道:“这…也不是不行。”

        太妃大喜,便呼:“起居郎何在?”意欲召入起居郎记入皇帝起居注,皇帝说过的话便是圣旨,说过的话便不能收回,太妃为了幼子能继位,也算是豁出去了。可巧这样盛大的宴会邀请的皆是皇亲国戚,京官没有三品以上,根本没有机会收到请柬,就更不用说起居郎这样的六品小吏了,所以李太妃期盼着的起居郎自然是没有出现的,这条计策算是落空了。

        正当殿内处于尴尬之际,还是只有陆纳这样的老油条才能收场,陆纳端起一杯酒,突然离席,走到大殿中央,恭敬的向北面鞠了一躬,“太妃、陛下,先帝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对群臣说过,酒后无真言,戏言必罚酒。陛下不胜酒力喝多了,说了一句戏言,请陛下自罚一杯。”这就是老狐狸的高明之处,假托先帝之言,那么上至太妃、皇帝,下至诸王、群臣都不敢违背,琅琊王一党的人都是后起之秀,简文帝即便有说过此语,他们那时还没有出生呢,至于简文帝是不是说过这句话,当场不是人人兜里都有一本起居注,而起居注也不是皇帝每句话都有记录,那便是无从查起,所以恐怕只有鬼才知道了。

        这样的台阶谁人不喜欢啊,孝武帝将喝醉了的表情更加演绎的惟妙惟肖,端起桌上的酒杯却故意将酒浪溢出,“却是朕失言了,朕自罚一杯,陆卿提醒的好,朕赏你一杯,我们君臣同饮此杯。”两人就像唱双簧一样,配合的完美无缺。

        “谢陛下。”陆纳见皇帝已干此杯,自己便随即站着饮尽杯中酒。

        可眼见太妃怒气未消,场面不甚和谐,陆纳便朝向太妃鞠了一躬,“太妃所言兹事体大,关乎国本,臣建议待陛下酒醒后再议也未迟呢。今日乃太妃福寿,臣提议不妨再举一杯,同祝太妃福体安康,松鹤长春。”陆纳说罢,随即举杯祝寿,众人也跟着举杯,李太妃似乎不太买账,板着一张脸,众人看此情形也不敢动,孝武帝明白了,陆纳做的台阶还不够高,至少还不够李太妃下,孝武帝心生一计,转头望着琅琊王,“老七,你怎么说?”

        这招可把琅琊王给打蒙了,想挺身一争吧,不是向天下摆明自己是有备而来吗,不争吧,迟则生变,这煮熟的鸭子可就说不定飞走了,没办法,眼下这场面只能退一步,“臣弟全凭陛下做主。”

        李太妃虽未表态,也不便表态,知道若再当众硬推幼子上位,已经不可能了,右手似有颤抖的移到酒杯处,孝武帝明白李太妃这是下台阶了,便也起身向太妃鞠躬,领众人向太妃祝寿,“儿臣谨为母妃贺寿。”众人便随即跪下同皇帝为太妃祝寿。

        宴会便又恢复了热闹的场面,把酒言欢,对舞更入,宫乐和之,至子时方散。

        次日,孝武帝酒后已清醒,想起昨日之事,不寒而栗,于是召集心腹尚书左仆射陆纳、中书令王恭、驸马都尉王熙、中书侍郎范宁、中书舍人徐邈、尚书右丞王雅、辅国将军王珣、黄门侍郎殷仲堪、散骑常侍郗恢等入宫商议对策。并安排总管太监李涣守着太极殿大门,无诏召入谁也不得入内。

        “千钧一发啊,老太太昨晚什么意思,竟帮着老七将朕逼到墙角,置朕于难堪之地,要不是陆纳出面替朕打圆场,朕真不知该如何解这个围啊。”孝武帝越想越来气,一语双关,一气老母帮着幼弟夺储,二气除了陆纳,众多心腹竟然作壁上观,置身事外,目无君父,岂有此理。

        众人埋头不敢望着皇帝,此刻唯有陆纳能接的上话,“人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陛下手足无措,这事恐怕不会就此罢休,太妃那里的火苗也只能说暂时熄了,什么时候复燃可说不定,陛下宜早做打算啊。”

        “陆卿说的在理,母妃早不提晚不提,偏选了个良辰吉日,看来有的人是早就盯着太极殿这个位置了…”

        “陛下,依老臣之见,解铃还须系铃人啊…”陆纳捋着胡须,快人快语。

        “哦,陆卿,这又是怎么说?”

        “师相的意思我明白,陛下继承皇位已经有十余年了,可是一直没有册立储君,如果说以前陛下因为没有皇子而无法建储,这天下尚能理解,可如今陛下已有二子,仍不建储,朝野多有议论,这怎么能阻止别人有非分之想呢?”王恭年少时曾与其弟王熙、王爽受其父王蕴之命,同在陆纳门下接授学业,称得上陆纳的得意门生,故以师相称呼陆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