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陈妃求子 (1 / 3)
孟圣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八个字用来形容孝武帝的一生,可谓恰如其分,自从收回相权、兵权,威权已立,自己觉得终于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便失去了昔日尽心国事、励精图治的决心,开始连日不亲政务,沉溺于酒色,在这深宫之中,醉生梦死,尝尽温柔乡。
此时最得宠的,要数陈归女,本来就是天生丽质大长腿,可人家偏偏不想靠脸吃饭,在教坊中学得一手好音律,凭着自己异于常人的天赋,加上自己天生独特的嗓音以及婀娜多姿的舞蹈,将台下的豆蔻天子迷的神魂颠倒,接着便是应选进宫,召入掖庭,两情相悦,朝夕不离。
却说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魏晋以来,当朝者对佛教的控制较为放松,使得佛教僧尼的传教活动较为自由,晋室衣冠南渡之后,自顾不暇,皇权统治相对放松,佛教传播获得了及其宽松的政治环境,宗室贵胄与之关系更是日益紧密,如简文帝时比丘尼(即尼姑)道容,简文帝继位之后,竟然出现乌鸦在太极殿上筑巢的怪事,简文帝觉得这可能是不祥之兆,便让卜师曲安远算一卦,曲安远说:“建康西南方向有一道行高深的神尼,她能消除此怪。”
于是简文帝便安排专人前去历阳(今马鞍山和县,位于南京西南方向)乌江寺访求道容,道容到了建康后,简文帝把事情原由一五一十的向她说了,恭敬的向她讨教办法,道容说:“陛下应当立即斋戒七天,并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房事、不妄语、不饮酒、不着香花发蔓及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等八条戒律,七天后怪事自然消失。”简文帝听从了她的建议,随即沐浴斋戒,遵守戒律,七天未满,见证奇迹的时刻便提前到来了,成群结队的乌鸦争相飞来太极殿中,把鸟巢运走了。
经过这事简文帝对其非常信任和敬重,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来侍奉她,在建康给她修建了一座新林寺,凡其所需之物,无不供给。罢黜道家,独尊佛教。
有其父必有其子,孝武帝不仅尊崇佛学,更让僧尼参与政治,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了皇帝作为后盾,卖官鬻爵,收受贿赂,更是不在话下。在这皇权与相权、后党与妃党的政治斗争中看风使舵,左右逢源。
这位混的如此出色的比丘尼便是妙音,她居住在京城建康,年少时便对佛道非常感兴趣,长大后不仅精通佛门典籍,又知晓四书五经,博学内外,融会贯通。在朝廷与皇帝、琅琊王、诸多名士谈论文章都显得学问广博精深,由此颇负盛名。
这孝武帝虽说有后宫有佳丽无数,可继位十余年来,就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便意味着没有继位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怎能不着急啊。孝武帝下朝后用过了晚膳,总管太监李涣立即奉上了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牌子,这绿牌子代表妃子无例假,可以行房事,这红牌代表妃子来了例假,不方便。孝武帝当下正宠着陈归女,哪有心思移情别恋,便向李涣使了个眼色:“还翻这牌子做甚,朕乏了,去永禾宫。”
李涣连赔不是:“都是老奴思虑不周,老奴这就去通知永禾宫,让娘娘做好准备。”
李涣快马加鞭一口气疾走至永禾宫,“娘娘,陛下即将驾临,请娘娘沐浴更衣。”
陈归女命宫女打开了门,李涣方得驶入,这陈归女令宫女端盆倒水,故意支开她们,拿出一片金叶子塞到李涣手中,“李公公,今后陛下每晚都能到我这里来,我便每日都有赏…”
李涣假意推回,心里却是想着那金叶子,“娘娘厚赠了,这老奴可承受不起啊。”
陈归女脸色一变,又给递了回去,“怎么,李公公是嫌少了…”
自孝武帝出生时起,李涣便在身旁侍奉,孝武帝继位初,恰时桓温提兵入朝摄政,京中流言四起,疑其将行篡位故事,李涣唯恐桓温下毒,故孝武帝每进一餐,李涣都要亲自先把饭菜都尝一遍,确认无毒,方才请皇帝进膳。孝武帝亲政后,感其昔日恩德,便把他提到总管位置,在这建康宫中也算得势人物,李涣很会来事,又擅揣摩圣意,知道陈归女隆宠日盛,不敢得罪,这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滋味可不好受,所以先行礼让,再行收受,以示陈归女他并不贪财,所以连忙鞠躬,将这递到眼前的金叶子迅速收下,生怕这其它宫女看到,“娘娘这般厚待奴才,老奴这辈子做牛做马也难报万一。”
陈归女伸出右手将李涣扶起,“怎敢叫李公公做牛做马,李公公当好引路人,便是对的起我了。”
李涣瞧了瞧左右,悄声对着陈归女说道:“老奴说句诛心之论,娘娘恩宠已久,这数月来雷霆雨露都落在了这永禾宫,娘娘得想法子替陛下怀上龙种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