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秋风扫过 (3 / 4)
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宁远所有...对没看错,连隆庆府治都没资格!唯独只有宁远本人可以解释。
毕竟是他这个大老爷出的钱啊!还能让你们去解释?!
至于迁徙的目的地,更是让人跌破眼镜,虽说是隆庆府,可你要是认为在城里,那真是想多了,要说是村上也没这种好事。
准确的说是在隆庆府的一片荒地之上,也就是离剑门关不远。一处让宁大官人魂牵梦绕的土地。
自打他第一次路过剑门关开始,重建剑阁防线就成了他的心头病。为此没少死脑细胞不说,连带着因为最近打了一圈仗,导致这想法还越发的出跳离奇。
按照他最新的全盘规划来看,应该是要新建一座城池,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剑州。
至于地方嘛,就安排在剑门关西北方向十余里的山下。这里有一条下寺河,两岸土地平整且肥沃,而且还能在这儿屯驻水军,造一座新的军港和配套的造船厂。
如果蒙军南下的话,这里的水军分分钟就可以北上,由下寺河至凌家渡开进白龙江,可以十分及时的切断绵谷与昭化县之间的通道。
至于他的军队则全部驻扎在剑门关,无论昭化还是剑州都可以分分钟支援到位。如此便可形成水陆军遥相呼应,并依靠剑门关、昭化县与剑州,构筑出一道互为犄角的坚固防线。
未来如果要和汪德臣隔江对峙的话,那这就是对宁远最为有利的形势。即能确保防线坚如磐石,又能苟住经济发展。自己的主力也抵进了前线,随时可以给老汪来一下登陆偷袭,抢点钱粮啥的补贴家用,可不比吊在苦竹隘那个光秃秃的山顶,强了何止百倍?
所以攻破大安军的当天,宁远军的全体将士们,连带着本地的部分文官,都在这么一个大目标的驱动之下,通宵达旦“不辞劳苦”的工作着。
直到第二天的朝阳升起,又有无数队的人马开出城外,开始满负荷的运转起来。
其中一队人负责押运钱粮,以杨立牵头,领着三百骑兵马与数百的役夫,将所有抄掠的军获赶紧的运回隆庆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